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作 者:李桂红 (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中心小学 221234)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水平,有助于增长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予以认真思考的问题,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在教学实际中有效落实,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通过阅读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求再识字能力的基础上,学会默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复述文章大意,积累相关字、词、句,以更好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与生活实践中。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及语言材料,从而表达自身思想与情感。因此,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学生通过阅读,将范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转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所积累的词汇与语句熟练应用于日常交流与作文写作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使语言文字表达更为规范。
(二)有助于增长学生知识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范文与课外阅读文章都蕴含了大量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带领学生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既有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又有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如《跟踪台风的卫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材范文的教学获取相关语文知识,更得以了解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发展自身的智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
        阅读教学所选用的文章都蕴含着相当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引导,如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世间感情的赞颂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捕捉主要思想情感表达,从而开展“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作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载体,能实现知识与文化传递,旨在通过定向规范的语文训练使学生获取相关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诸多专家经过讨论后筛选出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文章构思、字词句的应用方面可被奉为典范,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思想的引导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与背诵,学习掌握其中词汇与语句表达方式,深刻领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为载体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
(二) 改善阅读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应更为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分为多种方式,如默读、朗读、自由读、齐声读、角色读等,如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加喜爱阅读,需要一改过往毫无生气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下册中的课文《花瓣飘香》为例,课文以“花瓣飘香”的主题体现小女孩的善良与孝顺,体现家庭的温馨与关爱,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角色读”设计,加深学生对于小姑娘“菜花瓣”情节的印象,从而突出课文所表达的“爱”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以学生为主体丰富阅读教学,也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三)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眼界培养审美
        课外阅读使对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课堂阅读教学通过示例与范文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则是对阅读教学成果的实践与应用,将所学到的方法应用于课外实践,有助于巩固知识,同时可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知识构建。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一方面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审美。
        大量课外阅读必然蕴含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表达真实感人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所传达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知识体系与人生体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认识世界,取得进步。
(四) 教师提升自身素养,以良好的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既定的阅读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自身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好的示范,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重要的途径,从而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结语
阅读是实现学生获取语文知识与掌握语文能力的手段与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做好阅读教学,着手教材,改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应用相应学习方法,以庞大的阅读量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实现阅读“明智、开阔视野”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志缎.《试谈新课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5.11.
[2] 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2010.02.
[3] 张蕾.《浅谈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13.11.
[4] 钟发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变革的新认识及践行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5] 周涛.《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2007.10.
[6] 陈少丹.《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7] 王芳,宋远航.《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3.
作者简介
李桂红,女,1970.04;江苏徐州;大学本科;小学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