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滕启彬 (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进化中心学校 161300)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漫长的战略工程。因此,我们需从小培养,把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作为培育创新精神的主力军。创新教育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不断钻研。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思维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而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主要表现在认知上,是对人类已知的成果的认知和传承。在学习活动中,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和钻研出不同于教科书和教师讲授的方法,即使是错误的不可取的,都属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范畴。此外,小学生因为主要是处在认知的阶段,身心的发展容易受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尚未定型,还存在着发展变化的特点,所以我们教育者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孩子们从小抓起,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首先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提出不同的见解。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以考试分数决定升学、就业的现象。考试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考试的公开性能够减少利益分配的争议,获得较大的公平性;但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公正客观性”,考试往往不得不选择争议较小的答案。这样就往往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大大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往往有想象和幻想成分的参与,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才可能有丰富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打破自我束缚,打破对权威的仰视下的自卑心理,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自由发挥和发展。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自觉地给学生构建创新性的学习氛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快乐的心理状态中,敢于积极思维,敢于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大胆质疑。教育者不要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把孩子们从紧张、压抑和苦闷的情绪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如果孩子们心理负担过重,将导致他们难以展开甚至不敢或不去想象,哪里会有灵感的产生呢?那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就是一句空话了。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策略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策略、求异性思维策略等。同时,教师还必须训练学生应用策略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解题进程。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还要教师合理的、恰到好处的启发学生,把学生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敢于提出自己的异议或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的教学原则,有计划地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意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并及时调整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要主动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让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歌德曾说过:阳光普照时,灰尘也会闪闪发光。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育观念,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由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由教向学地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总之,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鲜明的个性,是创新的内动力;有序的意识,是创新的制度保证。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