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小学语文中联系实际生活的探索

小学语文中联系实际生活的探索

作 者:陈 琼 (颍上县建颍乡希望小学,安徽 阜阳 2362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各级群众更加关注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力宣传素质教育。面对当今严峻的教育形势,各小学应该做好教师教学理念灌输学习和课堂改革的具体措施,本文中具体阐述了小学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势,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意义,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就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做出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素质教育

前言
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进步,本文将从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进而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一、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学习,针对性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小学教师作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探索的引路人,肩负着学生知识奠基和能力提升的重任。教师前沿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必须首先从教师身上入手,帮助教师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和学习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制定更加高效、切合目前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
例如:教师应该首先明确“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即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总结环节分别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邀请知名语文教师或者专家进行讲演,为教师提供更加具备事实依据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而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想法探索,将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学校团队式、阶梯式的教学实践,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同时便于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效果检测和抽查,提高学校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整体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引导,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仅应该做到前人知识成果的学习,更加应该做到知识探索过程的了解、实践和分析,明确理论知识的来源和用途,从而学会更好的、更加恰当的运用语文知识。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将生活中的知识和常识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为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知识的导入,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丰富的灵感源泉,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来说尤其适合,因为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很大程度上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课本和生活的共通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可以在教学的前一天给学生们布置一项有趣的家庭观察作业: 了解一个或两个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在课堂上描述其住宅特征,在进入正式上课时老师询问,这时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 但是对于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又有趣的话题学生们还是特别踊跃的, 有人会说小狗的小窝儿是一个垫子, 周围都是它的玩具和小垃圾,又有的说是蚂蚁的住宅是一个洞穴,旁边有很多松土,它们就是老搬家.....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的方式进行这一课的讲解,大家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呢?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真正在田园里了解蟋蟀还是不为多的,这样更能勾起学生们对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景的同时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记忆,达到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课堂教学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和实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可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理解不到位、不深入,或者理解存在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进行生活理念的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借助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激发其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的体验,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情景再现或者话剧的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感知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观潮》一课时, 可以在课前播放提前做好的PPT课件,不显示画面,只播放潮水涨潮时轰隆隆的声音, 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声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使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兴趣进入教学。然后播放PPT,钱塘江看涨潮的人们“人山人海”的图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贯穿全课,把学生们带到钱塘江大潮即将要来临的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便开始进入正式的导读课程,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把“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后”的语句和段落画出来,并在讲解本课后分别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朗读, 再让学生们说出哪一个地方写的好,为什么,这也是组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基础训练。同时通过学生组织小组学习,把传统教师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让学生们多度这篇课文,做到“读中学,学中读”语气由缓到急,由平静到高昂,使得“人山人海、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等词顿挫有力。
结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积累,还需要教师针对性、高效性的课堂教学和引导。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和具体方法,践行素质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的相关理念,将生活知识引入到理论知识教学体系当中,才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深入的领会课文深意,学会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拓展,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彩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8,(79):50.
[2]李丽蓉.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64):50.
[3]曾晓玲.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外交流,2018,(32):167-168.
[4]马玉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