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作 者:杜晓进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中心学校,安徽 马鞍山 238161)

摘   要:数学具有逻辑性、复杂性、关联性等特点,其是小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中,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更加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生活化教学融入数学课堂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

一、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接近于生活的场景是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这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求知欲望强、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生活化教学经验,在创设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切实感悟,让学生在真实体会中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是唇齿相依的,相辅相成的,教育脱离不了生活,生活也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再提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呢?
这时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纷纷说出:电视机、衣柜、地板砖、窗户、门等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师:很好,那么咱们的教室内或者教室外都隐藏着哪些长方形呢?
这样的提问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举手说道:升起的国旗、水池、乒乓球台、黑板、桌椅等都是长方形。
师:那么,又有哪些是由正方形构成的呢?
生:魔方玩具、电脑键盘上的按钮、正方形的标签纸等。
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所代表的物体,那么有谁能知道两者的区别吗?
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师的提问,很快就掌握了课堂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意识,特别是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模式,满足了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
二、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数学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智力水平还不够成熟,特别是数学概念在讲授过程中,很难让小学生掌握和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统计知识和概率知识,如对每个月所用的零花钱、每个月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学的概率、操场的实际测量等问题进行统计和计算。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数学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收集数据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需要摒弃往常直接灌输知识的教学观念。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即:生活教育方法。换言之,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活教学法,帮助学生在面对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时,通过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时,为了锻炼学生加法运算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加法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每次去商场结账时的收据进行练习,以了解在商场中所买的这些食物或者衣服的具体价格,然后进行一项一项的计算,这样不仅能够在日常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花销。其对于拓展学生的社会性,帮助学生了解数量关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改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数学知识所存在的真正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联系,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分析的能力,这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的表达出相关的概念,主要是因为,时间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跳绳、跳皮筋等活动,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具体的1分钟、1秒等的长短,这时,教师再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充分理解时间的含义。又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图形,如:蝴蝶、桌子等。然后,教师再通过剪一剪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对称图形的相关含义,从而让学生达成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数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明琳.浅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42.
[2]王小兰.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应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103.
[3]姚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普童话,2018(37):31.
[4]吴运贵.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8(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