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如何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 者:石丽娜 (湖南湘西花垣县龙潭镇中心小学,湖南 湘西土家族自治州 4164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话式教学”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对话式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便更多的小学教师能够有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教学实践

对话教学主要是指各个教学主体利用有效的话题开展交流与对话,在原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实现教学难点与问题的探究;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沟通,进而达到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有利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师生间本体交流,不断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以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若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利用对话式教学,首先必须了解“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在众多基本特征中,平等是对话式教学最根本的特征。所谓平等,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师生关系进行解构,把教师、学生、文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从而实现课堂中的民主共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对话式教学。创生性是对话式教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创生性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前往往会进行精心的备课。把将要讲授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罗列,然后预设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或者提到的问题,再进行精心准备,从而做到游刃有余。但是,对话式教学中的创生性则更多地给课堂塑造了无数种可能,教师对课堂的把控程度更低,也更茫然。对话式教学的这种特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共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对话式教学。互动性是对话式教学的第三个基本特征。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反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对学生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在对话式教学模式当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尊重,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创建“对话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1.对话式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利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就应当积极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关系,加强小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时,对于同一道数学题目,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理解方式和答案,这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小学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表扬,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在课堂交流发言时的自信心,才能够让小学学生愿意主动进行交流,敢于对话。
2.对话式教学中的生生对话应用
在利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时,老师应该积极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等划分成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将数学讨论问题作为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以及相关帮助的意识,利用好学生知识结构相似、学习难点相同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在执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一课时,学生每人准备了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我出示一个问题: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先进行大胆猜测,出现了三种情况:学生1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2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3认为要随便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有了之前的猜测,我让他们亲自折一折,拼一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同伴间的汇报交流,举例验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与同伴互相对话中,思维得到碰撞,知识达成共识,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对话式教学中学生生本对话应用
让学生和课本进行对话或交流,通过自学例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从中学到新知识、收获新感悟等。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小数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陌生,超市的物品都是以小数形式呈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虽然他们手中都有搜集好的小数,但这些小数为什么这么写,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只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自学,自己阅读教材,推导分析,思考问题,通过与教材对话,对价钱、长度中两位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馈环节,交流完“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大小不变”时,一生举手发问:“教师,既然这样,为什么超市货物价格都标成2.50元这样两位小数,2.5元不就行了吗?”“是呢,这难道是多此一举吗?你学得很认真,教师希望大家课下一起去研究研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位学生在与教材对话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以说超越了教材,联系了生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4.注重课后调研,分析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本身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十分明确,因此,在新课程学习结束以后,教师还应通过交流等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后期课程的设计做准备。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进行自我反思,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提升课堂研究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束语
对话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体性,不管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还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情感的培养方面,对话式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占瑞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易增加.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6).
[3]孙晋威.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