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2564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实验的全过程,在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实验 德育 合作 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
一、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中初步感知科学知识
科学课的前身是常识课,原来的常识仪器室和实验室很自然就成了现在的科学仪器室和实验室。在仪器室中,以前配备的许多常识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机械实验盒、静电实验盒、物体沉浮实验盒等等,很自然成了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但也有很多材料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如在讲《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轻重不同的物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下落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我让学生准备了轻重悬殊较大的物体进行对比,比较重的物体有篮球、木块、石子、毽子等,轻的物体有羽毛、纸片、树叶等。学生通过准备材料初步感知到一些科学的知识,等到实验时,让不同的物体从高处落下,很容易就会发现重的物体时竖直下落的,而轻的物体不是竖直下落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进行探究。再如在《认识岩石》一课中,由于学生对岩石的了解不多,我就让学生自己先搜集一些岩石的材料,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既发现了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对岩石的特征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对于页岩、砂岩、这些学生比较难收集到的岩石,老师则做好准备,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从颜色上对它们有个直观的分类,然后再从软硬、结构及与酸的反应上更进一步的去进行了解与区分。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区分几种常见的岩石。由于学生在搜集岩石的过程中已经对岩石的颜色、软硬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上再经过规范的实验探究就会更深刻的对岩石的这些特点做出比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探究试验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但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要使每位学生都努力为小组的研究工作出点子、作贡献;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间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氛围,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倾听,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促进彼此构建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还可能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如我在教学《周围的空气》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协作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再用自己的宝贝去玩空气。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玩法,并推选出一位学生汇报。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达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得出了同学们较为满意的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并不完美,可是这个交流探讨的过程却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相互分享着他人的思维成果,体验了交流的快乐,而且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新的火花。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有时比老师和教材对他们的启发更为具体和深刻,也更容易为他们接受。使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三、在探究试验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限定了学生的实验材料,这样也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如:《水往高处走》一课,教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多种实验材料,创设了思维的空间,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组1:把手纸、毛巾、海绵、吸管、毛笔等材料依次放入水中,分别测出同一时间内不同物体吸水所需的时间;组2:把砖块、木块、土壤、吸管等材料同时放入相同高度的水中,10分钟后看水在物体上的高度;组3:把四种规格的吸管,同时放入水中,在相同时间内用格尺量出水的升高数据等。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不同,探究的过程就会不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也就不同,从而思维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领域。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