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改革、新媒体的流行、新时代的推进,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德育干部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应该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新局面、实现新作为呢?我认为新时代优秀德育干部应该具备“五字”修炼:
一、力争上游,在“学”字上下功夫
一是学党的教育要求。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明确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更是一篇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同时,十九大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须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是学高端的德育理念。掌握高端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干部干成事的前提。首先要熟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内容及实施途径。其次要专注前沿德育理论。要关注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新途径,要关注传承中华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的探究与实践,要关注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与培育,要关注新时代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的新方法。再次要关注世界德育理论研究:实用主义德育理论、改造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极端个人主义德育理论等等。
三是学成功的德育经验。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实证明,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少走许多弯路。德育干部要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善于借鉴同一区域内的德育工作先进典型,同时要多走出去,关注区域外的德育经验,并且巧于移植、巧于模仿,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二、踏实前行,在“干”字上见成效
任何工作的成功离不开苦干与巧干。“干”字上要见成效,必须注重“三个力”:一是精准接力。德育干部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要没有二话、没有二心,用足白线、不触底线、不踩红线、远离高压线。二是凝聚活力。德育干部要懂得任职者与能力匹配的原则,把工作安排给合适的人做,并且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实惠,干成事的人有经费。三是巧于借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所以要充分发挥学校行政的凝聚力、利用优秀教师的感召力、激发后进教师的上升力,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真正合力。
三、善于总结,在“写”字上做文章
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能写出好的总结,没有知识的积累,诗与远方都是目前的苟且。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一是要坚持写教育心得。德育干部要做一个能干事、能写事的典范。平时多一双眼睛留意身边的德育现象,并且认真分析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及心得体会。二是要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个信息大潮之中,要筛选与专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并摘抄归类,积累素材。三是要琢磨。写的内容要出彩,必须要多琢磨,讲究题目的工整、用词的准确、文字的流畅及理论的专业。
四、奋力出彩,在“说”字上讲技巧
精准地表达是德育干部干成事的有力保障。能干是本事,能干又能写是大本事,能干、能写又能说是天大的本事。怎样讲究“说”的技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三点:一是熟悉地“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说之前,一定要认真准备,备素材、备听众、备提纲、备动作、备语调、备意外,做到面面俱到。二是自信地“说”。人有自信,说话就有力量!站在台上,你就是主角,要相信自己,展示自己的最好状态,讲出德育的好声音。三是生动地“说”。特别是要讲一些专业术语、前沿理论、名人名言、诗词佳句、生动案例,让听众产生共鸣,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五、率先垂范,在“领”字上做表率
新时代德育干部不要有“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小农意识,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创、敢拼、敢比、敢试。要有“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示范”的“亮剑精神”,体现一种态度、体现一种担当、体现一种示范。在德育工作上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在德育创新上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
回首方知群山峻,举目又见峰更高!德育干部要无问西东,将青春奋斗于德育,争当新时代优秀德育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