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培养

浅谈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培养

作 者:王 瑞 (昆明高新一小经典校区,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离不开动手操做。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引导工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收获快乐,提高能力,发展个性,不断的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下面笔者就从一名小学美术执教者的角度出发,解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形成动手参与的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老师一起动脑、动手,养成勤动脑、动手的习惯。对此,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其次,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感体验。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愿意参与动手活动,逐渐养成一个动手操作的习惯。 
  2、灵活教学方法,赋予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1加强技法训练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2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2.3实物演示
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通过这些多样化教学形式,既让学生快乐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动手的能力。
3、活用手工制作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借助手工课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手工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创作中的乐趣。在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
比如,在教学玩具相关的内容时,可以以“车”为玩具模型,要让学生照着车辆的模型进行实物的创作,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手工课程。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同学,主要让他们学习剪纸;对于年龄大些的高年级同学,可以让他们进行橡皮泥等工艺品的制作。这样,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
 4、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动手操作的自信心
  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是美术作品完成后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历史上无论是多么著名的作品,在其完成之时,就少不了审美人士对其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有好有坏,作者在有条件地充分吸收这些评论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技法进行进一步锻炼修正,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样这些过程必然适用于小学生的作品创作,但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机制。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逐渐采用学生和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在教师合理引导下,让学生对创作的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找出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对作品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吸取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引导孩子走进自己的花期,开自己的花,散发自己的芬芳。教育始教书育人的过程,美术教育则是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的过程。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美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宗旨 。
参考文献
[1]杨晓妤.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14):69-70.
[2]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11(24):115.
[3]杨闻.合理引入写生装备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