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思维模式转换的关键时刻,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注重解题过程的跟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前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由此可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纵观当下,很多小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却不强。本文笔者就事先简要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并且重点论述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新课改后,大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转变,但笔者发现仍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强加灌输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记忆了大量的公式、定理,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应用题解题中,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1.2 问题形式比较单一
问题形式单一这是从传统教学到今天的新课程教学,都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形式单一,结构较为固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其实已经有逐渐有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了,因此,我们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3 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学生问题理解程度的重视程度低,学生只是机械化、程序化地接受,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分析
2.1 科学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置开放型问题策略
开放型问题指的是在设计问题时,只抽取问题的若干条件,并不设计“条件+问题”的完整应用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条件进行补充,然后进行解答。开放型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植树节当天,学校组织学生植树,有柳树和杨树两种树,其中杨树占■,问柳树有多少棵?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在对应用题条件补充设置时,都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已知条件,会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结果也不同。以某学生为例,补充条件为种植杨树90棵,常用的解题方法为90÷■-90=45(棵)。还有一种解题方法,杨树占■,则柳树占■,从柳树的角度解题,解题公式为:90÷■×(1-■)=45(棵)。学生在补充条件时,既可以补充关于杨树的条件,也可以补充总数条件等,即使是相同的条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2)多设一题多解题
一题多解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例2:某施工队修理河道,前6天修理224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再经过15天可以将河道修理完,问河道的总长度是多少?
解法1:比例解题方法。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假设河道的总长度是x,根据比例关系可知:x:(6+15)=224:6,x=784,总长度为784米。
解法2:归一解题方法。先计算出15天清理河道的长度,再求和,计算公式为:224+224÷6×15=784(米)。
解法3:方程解题方法。假设河道的总长度为x,计算公式为:(x-224)÷15=224÷6,计算可知x=784(米)。
2.2 多样化教学,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1)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比如: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2)引导自主探究,设计实际挑战性的探索空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的一大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设计实际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当由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为起点,提供师生之间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是一种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范围伸展到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及各类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去展现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懂得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他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结束语
总之,达成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优点教学素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老师还需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及研究对于提高学生解答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措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姬炳栋.求解数学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J].现代农村科技.2009(06)
[2]朱晓东.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J].小学时代,2011(01).
[3]高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考试周刊,2011(01).
[4]解秋凤.关于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学研究,20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