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是指为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培养他们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的教育活动。本文从多视角,多层面,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安全教育;有效策略;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因而,幼儿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幼儿园安全教育却又是个难点,一旦某个班出点事,流血缝针或是扭伤骨折,家长心疼,孩子受苦,班上老师更是坐卧不宁。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成长,同时也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何将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可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在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的布置或墙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110,120,119”等报警标志,老师就要让幼儿了解在什么情况应该拨打什么报警电话,应怎么打。在幼儿欣赏精美图片过程中,知道过街要走人行横道、知道一些红绿灯等交通标志,懂得不乱玩火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往嘴里放东西等一些安全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在主题活动中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通过开展“小明走丢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失了怎么办?”、“当心坏人”等主题活动内容,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在街上和亲人走失了,不要哭感,寻求周边的警察叔叔帮助,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决不跟陌生人走。教育幼儿单独在家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听到敲门声不要随意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这样既可以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又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强化安全措施
幼儿具有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但感情认识强的特点,所以安全知识教育不宜专题讲解,只应慢慢渗透。如晨检,保健老师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有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硬币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时,有的幼儿不知不觉会把饭勺咬在嘴里,我们不但要在提醒幼儿不把玩饭勺的同时,还应教会孩子正确拿小勺的方法,做到:不咬、不挥、不敲,确保午餐安; 教学活动时,要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的东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遇到意外时,要紧急求助。因而,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潜在的危险,着力纠正“冒险”行为。
四、在家园共育中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
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因此,幼儿老师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及时紧密的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可以通过“家长联系册”“给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展板”等形式,将近期有关的安全教育内容告诉家长,一方面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如:“安全教育展板”中告诉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正面的生活榜样。家长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等。耳濡目染地影响幼儿文明习惯,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保护好幼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孩子安全大过天”的思想,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绝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一分一秒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也只有这样,意外伤害才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幼儿才能安全、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彩雄.幼儿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J].学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