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也明确指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的不在于为了使用而使用,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恰当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该要正确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就试着解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助力于小学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练习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使学生便捷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通过这一高效的教学环节,在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学生作业和练习的环节。学生可以独立的、个性化的进行练习,学生可以自由的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问题,在学生自由的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进行了有效提升。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可以有效地加大练习量,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练习资源。其次在教学反馈上,信息技术也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跟踪,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形成充分的了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时更加游刃有余。
例如在进行课程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VB和Asp制作一个习题库,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和鼓励环节,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环节的过程是可以令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也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通过交互式的练习,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良好的保护。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练习环节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
2、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课堂有效的延伸到课外,通过健康的网络环境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渴望性。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得到更好的启发与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对自然现象进行展示。
例如在教学雷电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雷电形成过程的效果图。在植物生长过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进行展示等。再次,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爱好和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进行拍摄和制作,包括学生进行实验的状态和学生的实验成果,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进行展示。此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积极性上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性,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
3、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如今互联网中有众多的专业的、已经开发比较完善的科普型网站,如:中国科普网、汉博?中国科学教育网、大眼睛科技教育网等,这些网站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内容,甚至还有科学教育方面的课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我国大多数学校都为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越来越多的小学有了自己的网站,有些学校的内网上也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科技活动内容,有的知识甚至是专门为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在一些比较大的网站中含有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小学生本就不太成熟的心智形成误导,在这一点上,学校自身的网站有着绝对的优势,作为科学老师,利用学校里的电子教室指导学生上网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也可以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科学课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科学课资源充实到现行科学课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在科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描述动植物生长变化或称的课例,比如《养蚕》,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轻松地把蚕的孵化、成长、成茧的过程连续、动态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向学生展示了蚕生活的环境和生理结构、习性等知识,还了解到蚕的发育过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使学生获得了如何饲养蚕的知识,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这种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端,教师只有趋利避害,更加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方式,广大的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向性,从而将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手段的运用,还要更好地发挥生活课程资源和常规教学仪器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本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根基。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 赵敏.学周刊. 2014(18)
[2]贾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教研,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