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运用

作 者:金 晶 (上海市徐汇区康沁幼儿园 200233)

摘   要:思维导图与幼儿绘本都以“图”+“文”形式组合,如何将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中,体现幼儿的个体思维、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习惯,是幼儿园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概念着手,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出其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以期给予幼儿工作者以启示。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绘本阅读;作用;运用;原则;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在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幼儿绘本阅读
幼儿绘本阅读是指以简单的“图+文”形式组合而成的绘本(即符合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和特点的读物)阅读。幼儿绘本以手绘图来讲故事,由“画”与“字”共同组成,画多字少,主要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同时绘本中绘画与文字配合默契,有一种互动的协调关系。幼儿绘本中的“画”贴近幼儿的世界,富有艺术性,且前后呼应,有连贯性和“说”故事的效果;幼儿绘本中的“字”具有文学性,适合念出来听,具备朗朗上口、生动、简练的特点,文字与幼儿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与幼儿绘本都以“图+文”的形式为特点,这种形式符合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和特点——在识字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图画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感、思想,并培养相应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体现幼儿绘本阅读的个体思维
思维导图以生动的图画与简单的文字形式应用于幼儿绘本中,有助于体现幼儿绘本阅读的个体思维——幼儿在相当的发展阶段,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存在共性,但由于遗传、兴趣学习等因素也存在差异,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直面思维导图时,会自觉选择个体有兴趣或擅长的部分,从而通过绘本阅读学会发现、思考与表达——发现绘本中“画”之美,思考绘本中图画所表达的语言、文字表述的思想与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语言与智慧,并以绘本为范例,学会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图画表达,体现个体思维。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增强幼儿绘本阅读的条理逻辑
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将其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中,能清晰地将故事情感或有关知识通过不同思路与线条表现出来,对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构建清晰、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对于处于认知阶段初期的幼儿来说,多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线条的思维导图进行培养,在幼儿绘本阅读中,以幼儿易于接受的绘画形式或色彩渲染作为引导,培养幼儿多维的思维习惯,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原则
(1)贴近幼儿心理原则
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要通过思维导图生动地再现幼儿的生活和情感,刻画幼儿纯真质朴的心灵,要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贴近幼儿的心理状况。
(2)开发幼儿智力原则
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利用图像作为重要的阅读工具,作为绘本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像不仅要贴近幼儿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注重图与图之间呈现的独特的叙事关系,使幼儿从整体掌握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体验丰富的情感,久而久之,将体验到的感受慢慢化为知识和能力。因此思维导图应注重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思维与想象空间。
(3)培养幼儿能力原则
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要注重思维导图对幼儿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阅读能力、思想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欣赏图画认识文字、理解文学、体验情感、学习知识。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
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要遵循贴近幼儿心理原则、开发幼儿智力原则、培养幼儿能力原则,在活动中予以适当引导,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本部分将以“马路上的设施”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具体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引导与回忆,借助思维导图实现幼儿将抽象的问题具体细致地表达出来(见下图1)。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请幼儿回答马路上都有什么?对于幼儿能直接想到或回忆起来的直接罗列出来,如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对于幼儿印象模糊,不易被记起来的事物予以引导,如十字路口、斑马线等。
其次,将设计好的幼儿绘本通过粘贴的形式,将图片逐一粘贴上,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将“马路上的设施”填充完整,完成“图”的部分。
最后,通过简单的文字说明部分设施的名称及用途,加深幼儿对于交通设施的功能记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多维度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玉,柴阳丽,闫寒冰.《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近十年国际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8.01.
[2]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05.
[3] 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05.
[4] 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的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
[5] 王翠萍,胡石,宋佳.《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07.
[6]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7] 侯建军,李海清.《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4.
作者简介
姓名:金晶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年4月;籍贯:浙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职称:二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