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了一席之地,只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许多教育者试图在家校合作中找到更多途径,以“家长学校”这种新的模式而言,正被许多学校所青睐。以茂名市愉园小学为例,自2016年9月推行至今,开展了很多探索性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家校合作教育探索,从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愉园教育”品牌。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长学校;成效;未来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一个极其细微的、系统的教育任务。可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了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抓住教育发展的契机,2016年9月,茂名市愉园小学在继续打造“家校合作”品牌和保持原来通过家访、电访短信、人人通、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在本地区率先推行了“阳光家长参政议政、阳光家长讲坛、阳光家长当义工、阳光家长进课堂”等家校合作模式。至今,这些家校合作模式已经进入常态化工作中,有利地促进教与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是构筑家校合作教育的良好模式。本文将就学校开展活动两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反思。
一、家校合作模式。
(一)阳光家长参政议政
“家长参政议政”,是定期邀请部分家长亲自到校驻校办公。家长并不是简单到学校参观,而是要求家长深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愉园小学于2016年8月正式建校办学,2016年10月成立了班、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与各级家委会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各项工作,各项决策由学校家委会总负责,布置到年级和班级家委会具体实施。
(二)阳光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
一直以来,愉园小学家委会都非常支持学校的工作,每逢学校、班级组织重要或大型活动,很多家长志愿者到校协助相关工作,也经常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
1.阳光家长参与学校的《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科技节,少先队工作会议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2017年六年级毕业礼全程由家委会策划、组织,他们分工合作,倾其所能,不辞劳苦,为孩子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绝伦、意义非凡的感人毕业礼!
2.参与学校的公益讲座活动。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校内经常会召开公益讲座,“科技创新第一人”覃宝学老师举办的“创新人才培育”讲座,家长积极来校参加,并配合学校共同努力去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3.参与学校的环保公益活动和爱心活动。在学校“双创”活动中,家长响应学校号召清扫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活动,在“爱心义卖活动”中,四五年级的家长们积极参与,并且在学校组织下家长代表和学生一起到福利院给孤儿献爱心送温暖。
(三)阳光家长当义工
愉园小学面临新福五路,这是交通要道,平时车流量较大。为了保障学校南门师生出行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经学校领导与学校家委会研究决定,从去年10月开始,由各班家委会轮流负责发动家长志愿者参与交通疏导到学校南门配合交警、校警维持交通秩序,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半年过去了,愉园小学平安校园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举措,为家校联手,共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阳光家长讲坛
2016年10月,愉园小学“家长走进课堂”作讲座活动正式开启。10月26日晚,郭海霞家长在科学楼一楼阶梯教室举行—《经典教育,许孩子智慧未来》讲座,为家长和老师传经送宝。黄天儿同学家长莫莲为四年级同学带来了《小学生生病及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的讲座。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学校举行家长走进课堂系列活动的意义所在。“家长走进学校作讲座”活动,有效地利用了丰富的家长资源,家校亲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五)阳光家长进课堂
愉园小学自上个学期开始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小私厨班”社团成员家长来给小厨师们讲授示范制作美食的方法。让学生大感新鲜。 这是家校合作的又一大举措,其旨在家校携手,使家校联系更为亲近,让社团开设更透明、更高效,运作更有序。
这样,通过多种模式的家校合作,真正让家长融进学校教育管理之中,既有效地发挥了家长群的教育资源,也增强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情认可度以及归属感。达到“愉园教育”特色发展总目标,形成浓郁的阳光育人和管理模式,真正发展成为愉园教育特色学校。
二、实行两年取得的初步成效
1.拥有了一支学习型、反思型、智慧型的家长队伍
以往,像“学习、反思、智慧、成长”这样的词眼,大多数是用来要求教师的,而现在,这些要求也同样被用在了家长的身上。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家长,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个智慧型的家庭,一方面是懂得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适当转变自身的作风,平等对待孩子,坚持有效的亲子沟通。另一方面是懂得和老师达成教育的共识。走进校园的家长会更加清楚地体会到自己要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走出校园后要做孩子们的避风的港湾,成为老师的强有力的后盾。
2.家校合作进入了一个新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 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错位。”如今,我们已经通过“家长学校”的模式,把家校合作推向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和家长成为同盟,家长充分发挥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他们再也不是教育的“看客”,而是教育的“当事人”,他们能更加客观、公平地评价学校的工作。
3.校园环境更加融洽
“家长学校”的共建,有效地营造了和谐、共赢的家校关系,建设了幸福、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环境更融洽,更有效地发挥育人的功能。家校的零距离沟通与合作将使学校与家长实现了互相沟通的愿望,使学校、家庭、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共同润泽孩子的成长,推动学校发展。
三、展望未来,将“家长学校”进行到底
家长学校的模式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提高了家长们的家教方法,而且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深入到了家庭教育中,更新和改变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也赢得了家长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虽然“家长学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改进。
1.扩大“家长学校”的参与度。这项活动开展两年来,规模逐渐扩大,程度也不断深入,但仍然有一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参与到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中。让更多的家长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出谋献策,相信群策群力能加快教育的步伐。
2.缓和“家长学校”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两年来,家长进课堂确实为老师们增加了许多压力。担心家长对课堂吹毛求疵,有些老师甚至害怕讨厌这种形式。作为校领导,应该带领教师克服这种心理压力,鼓励教师做好日常沟通;作为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抓好常态化的课堂,就不用每周都为了应对家长而头疼。
3.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的制度。在茂名市愉园小学推行这一活动以来,都有一份明确的驻校流程。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为了不断汇总意见进行改革,学校应该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理解并真正参与,而不是流于形式。
要达到“精细化零缺陷”的目标,教育者的路还很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长学校”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过程中迈出的一小步。我们要推陈出新,以带动本地区家校工作的开展,相信这种模式能凝成一股健康向上的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广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90.
[2]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特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6):155-157.
[3]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6(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