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离不开“方案”,教学实施要有实施的方案,教学中出了问题要有问题解决方案。案例结合“现行中学美术教材在农村适用性”问题的探讨,设计观察诊断方案,进入课堂实地观察与诊断,并就“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美术教材;适用性;方案;观察诊断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教材在农村的适用性”是“‘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教师反映比较激烈的问题,甚至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认为教材根本不适用于农村,教师无法使用。教材是否适用于农村,是部分不适用,还是全部不适用,是不会用还是不适用?假如不适用,有没有变通的解决办法?11月3日,美术学科课程辅导作业在培训平台中公布,作业提出结合“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的课程学习,就“现行美术教材在农村适用性”问题设计观察与诊断方案。
二、案例陈述
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业公布后的第二天就引来了一片惊呼和哀叹,老师们有在网上发帖求援的,有在QQ群中发牢骚的,还有的干脆在“你问我答”板块中发出质疑或索要参考答案的,真是小小一个“方案”难倒了众多英雄汉。
为了解决老师们对“方案”的模糊认识,我们一是认真进行作业点评,耐心解说我们这个“方案”的写作特点,例如观察诊断前可就“为什么观察”、“怎样观察”、“观察谁”、“观察时间、地点”等设计总体的计划方案;进入课堂可就具体课程内容、教师的准备、课堂呈现方式等设计量表式观察方案;课后学习效果观察可设计问卷调查式方案等等;二是通过QQ聊天,与老师们就各种“方案”的设计要求进行商榷。经过一个多月的网上交流和探讨,“现行美术教材在农村适用性的观察诊断方案”纷纷提交上来。
项目实施进入到“线下研讨和岗位实践”阶段,我们及时发布“实施建议”,提出研讨主题,落实岗位实践任务。结合老师们对教材提出的意见,我们确定以“中国画”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研究,观察中国画教学的困难所在,诊断教材中有关中国画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我们以2001年人美版教材十五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为例,引导老师们分析教材的呈现方式、体例结构以及不同图片和文字的不同作用,并在培训平台“你问我答”版块中分别就课堂观察和课后学习情况调查的方案设计进行介绍。
2012年3月,我们收到来自参训地、市教师课堂观察诊断报告六篇。从提交上来的报告中我们注意到,参与观察诊断活动的老师能够围绕问题做思考,有一定的过程呈现,观察诊断方案既有课堂教学的观察,也有课后学生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丰富,思路清晰,有明显的实践意义。谈到教材的适用性,报告一致认为,真是不观察不知道,一观察吓一跳,认识教材才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三、总结与反思
“现行美术教材(2001版)在农村适用性”的观察与诊断,从提出到具体实施,过程虽有波澜,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可见:重新认识教材,掌握一种教学研究方法。
从老师们对教材提出的意见看,老师们对教材存在着一些偏见,这些偏见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产生误解,认为美术教材就是美术技能技法的集大成;二是对教材的全盘依赖,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照着教材教好书。那么教材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教材?《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应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为参考,以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引导、讨论和解释等方法,展示学习过程”。也就是说,美术教材的内容呈现,既要考虑美术知识的建构,又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引导,还要考虑学生生活情境的介入和教师的经验发挥,因此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参照和依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任务不是被动接受教材,而是要主动研究教材,研究教材的基本结构、目标任务,研究教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材使用出了问题,当然我们得到课堂活动中去找答案,通过观察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使用状况,尤其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具体把握和掌控,诊断哪些是教材编写的问题,哪些是教师教学的问题,哪些是可以解决而教师没能解决的问题,哪些是目前无法解决但可以通过变通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等等,弄清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是教学研究中应用非常普遍的观察研究法,它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美术教材在农村适用性”的观察与诊断,假定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出了问题,但问题并不肯定就是“教材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甚或是客观条件的问题,是教师出于自身需要,是为了解决自身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在问题发生的环境中进行,依据观察和行动的记录,有计划的干预,不断改变所需改变的行为。杰夫.米尔斯(Geoffrey E.Mills)在《教师行动研究指南》 中就教师的教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
培训平台中提供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课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它对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课堂观察与诊断是课堂教学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及做出判断、形成认识,使观察者既能体验过程,解决问题,又能学会一种研究方式,因此开展“美术教材在农村适用性的观察与诊断”活动,我们预设完成以下任务:
1.通过“教材适用性”的诊断方案设计,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体验“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方法,掌握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3.发现并设法解决教材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国培典型案例】 (案例发生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