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成都市某市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成都市某市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作 者:广冬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611130)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CCXJY-2016-C18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才竞争日趋激 烈,使大学生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由此引发的各种 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和未来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我们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成都市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总结出一定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同行积极指正本文的不足之处,笔者再加以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引言
四川省自古就是一个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川省60%以上的高校聚集在成都,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优惠。而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高职生生源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都较弱,是心理冲突、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高职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发展状况。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塑造健全人格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作为成都市属高职院校,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何借助区域优势配备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研究成都市某所市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综合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本次调查不对样本学院内部的学生群体再加以区分,以保证本调查所获数据和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严谨性。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0份,经初步筛选整理,有效问卷为446份,其中男生221份,女生225份。受调查学生中遍布高职各年级,其中大一学生209人,大二学生124人,大三学生113人。调查学生中农村生源292人,城镇生源154人。
通过研究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比较适应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性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男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要比女生稍差一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年级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一和大三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要差点,反而大二的同学适应状况要好一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刚到大学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新的接触,从而不适应大学生活。大三学生则可能不是因为大学学校里面的生活不适应,而是对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这样的一个过渡阶段不适应,面临毕业、就业和感情等压力,导致容易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还有待加强
虽然成都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但是在实际落实上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高职院校都安排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但是课时相对较少,而且常常得不到老师、同学的重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机制也在运行与落实上做得很不理想,这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结构不完善,师资能力待提高
心理健康的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好坏和质量水平的高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干力量,具有年轻的活力和敢于尝试改革的创新精神。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心理老师逐渐增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随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使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无法根据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需要增加高职院校加强高校心理老师的队伍建设,满足学生们的基本需求。
3.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需提高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然而,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没有根本上的重视,很多时间心理健康课程会被借用,对于学校心理健康队伍的建设也只在初步阶段,没有更新心理健康理论和相关设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贯彻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和管理。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他们的自卑情绪。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法走上本科院校,所以他们会一直有自卑的情绪,甚至压抑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的定位。心理老师要打破学生们的传统思想模式,不要以学历高低定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2.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1]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首先要在全校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态度,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落实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相关制度,增强辅导员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辅导,逐渐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小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可以让辅导员解决,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做专业的辅导;最后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定期的抽查监督。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能单纯的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机制,要在心理健康机制的基础上出台新的心理健康机制。比如通过学校广播台和定期的心理健康情景剧,时时刻刻培养正面情绪,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好习惯。通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排忧解难。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不回避心理疾病,要积极面对,寻找正确的心理健康模式,正确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浩,俞国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10-14.
[2]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6)
[3]杨振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23(7)
[4]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01):157-160.
作者信息
广冬梅,1989.10,四川乐山,硕士,助教,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