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学生工作新机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为例

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学生工作新机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为例

作 者:陈银吨 刘 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66580)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院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学生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了我院学生工作水平,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助力贡献。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工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基本内容[1]。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高校就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方向,深入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统筹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准确把握学生教育发展脉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实际行动助推学生高端发展。
一、严把全员育人方向关,助推学生发展全面化
高校应坚持“引育并重”原则,通过不断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员育人有高度、上层次[2]。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为打造高水平教师、专业化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的三级联动服务队伍,选聘169名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班主任,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达50%以上。同时,以孙道峰、蒋达清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团队,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进实验室”、“传帮带”等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更高目标,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各专业系、学业导师、班主任、高水平团队、课题组、辅导员的通力合作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实现了课上重教学与探讨,课下重思想与实践的全员育人良好局面。学院就业工作连续三年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本科升学率达到50%,学院转专业比例从近35%下降至6%,90%以上新生树立了升学、出国深造的高端目标。
二、突出全过程育人特色关,助推学生发展个性化
“教书爱生,教书为生,教书助生”一直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以“教在理院,学在理院”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个性因材施教,助推学生发展个性化。学院针对专业人才成长特点,以提高升学率、出国率为导向,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向;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全力推进学风建设;突出科技创新的育人品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逐渐形成了助推学生高端发展的人才培养特色。2017年,学院获批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居全校第一,占据全校总数1/4;本科生发表论文27篇、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57名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
三、注重全方位育人实效关,助推学生发展最大化
秉承“厚基础、善研究、强实践、高发展”的培养理念,为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让育人理念落地、走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凝心聚力,力求实效,坚持开放办学,扎实推进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的对外交流和培养,增加理科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竞争力;不断搭建第二课堂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锻炼、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发展营造最大化发展空间。2017年,学院开拓了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CSC优秀本科生项目;2300余人次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超4000小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思政工作应切实做到育人为本》2017.1.
[2]蒋华林 大学 《全球化背景下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