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关乎国家的未来。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贯彻的总体原则,但具体利用哪种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按照课型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具体设计。本文探讨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有效教学方式。同时,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至于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则要根据具体课型和教学内容的差异进行设计。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1.含义。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2.特征。1)活动性。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配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动态过程。2)精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切中要害,点石成金。在学生已有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必再进行填鸭式的讲解。3)情趣性。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积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4)再现性。启发式教学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是什么,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疑问,独立思考,共同讨论,老师点拨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样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知识水平,而是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及方法
1.原则。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主要包括的教学原则有:1)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权威的帮助者,创设启发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启发学生,在学生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3)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师的启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启发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4)因材施教。学生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启发的效果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启发对象特征选择启发方法。
2.方法。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目前,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导下有许多遵循了启发式原则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尽管名称各不相同,但实质上,这类教学法都融进“类似启发”的要素,无一不遵循启发的原则。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方法的分类,除开灌输法没有体现启发原则,剩余的启发法、图像信号法、纲要信号法、综合程序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和问题解决法均不同程度体现了启发原则。因此,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地理教育中运用得特别广泛,并非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方法,而是根据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教师教和课堂教学环境的启发方法。地理教学中主要的启发方法有:故事启发、地图启发、直观演示启发、类比启发和假设启发等。主要的启发式形式有:归纳启发式、演绎启发式、综合启发式、类比启发式和比拟启发式等。
三、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坚持科学的态度去落实。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而且更多是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注重对问题的探究。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理想的方式。
2.课时紧张也应适度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课程的进度并非等于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需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建构。灌输法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系统、高效,但课时的紧张让学生无法有效内化知识,仍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启发式教学让许多地理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探究获得,学生从自身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坚韧的教育精神和品格。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富有教学研究精神,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地开阔眼界,丰富自身知识,为课堂情景的创设奠定基础。更需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的发展都要时刻关注。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不能解决教学压力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就如:对启发式停留于形式的认识。在教学中,同样是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这与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内涵的认识密切相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和地理思维的锻炼也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异。例如:一位教师讲解区域地理中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时,先引导学生找出南美洲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尝试分析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再逐步增加地形等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对气候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正确的说出南美洲的气候类型分布,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结语
启发式教学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启发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
参考文献
[1]曹长德.启发式教学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28-29.
[2]杨晓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地理教育,2014(14):31-32.
[3]郑钥洲.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