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并赋予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更会发挥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和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行为”“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并赋予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更会发挥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和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妙用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持续给学生以不同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生中自主探究的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真正使“要我学”成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应用图片、录音等方式讲述数学历史和数学小幽默,并且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小故事,这样做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热情特别有效。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时,我先播放在网上下载的一组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影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看着这楸心的场面,使学生爱心油然而生,我班的陈芸和李娴同学坐不住了,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受灾小朋友,他们两个原本各有存款90元、210元,准备全部捐款给他们,并决定从本月起陈芸节约零用钱每月捐款10元,李娴每月捐款5元,对此设计问题:如果用x表示两人捐款的月数,y1表示陈芸捐款的总额,y2表示李娴捐款的总额,问你能写出y1、y2 与x得关系式吗?到第几个月时,陈芸的捐款额超过李娴的捐款额?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极大的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描点”的方法来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后,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中,采用了计算机中的制图软件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然后拖动图像上任意一点,让学生观察,讨论,看学生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于较好地促使学生置身数学活动中,学生兴趣高,探究意识强烈,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行为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指导中,我们应该具备“以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体在观察、猜测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大胆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设施,善于联系乡土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拓展内容,有意创设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及时表扬学生的创新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表演”,促进其学习数学知识,去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规律和乐趣,是学生重逢享受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我校一位老师在讲授《直线》一节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了“手电筒”和“探照灯”的动画,然后启发:请指出生活中有直线形象和没有直线形象的几种例子;你认为直线形象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同学们热情很高,畅所欲言,有的甚至谈到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老师趁热打铁,对学生继续进行了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言,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进而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我觉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数学课由于内容抽象,虽然概念严谨但极其枯燥无味,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变得生动而活泼起来。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在屏幕上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显示出来,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课件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内容运动化,使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开拓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如在八年级教学《变化的鱼》时,书本上举了一些例子,有一些图片,但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学光盘查找到更多的图形变化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用多媒体播放照哈哈镜的动画片,人一会儿变成像长丝瓜一样,一会儿又变成熊猫一样的胖墩,一会儿又变成高大无比的巨人,一会却变成矮小的侏儒。让学生在欣赏哈哈镜的同时,为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再如在九年级教学《结识抛物线》时,课堂上一开始用电脑播放美军用炮弹轰炸伊拉克阵地的新闻画面,然后用Flash动画模拟炮弹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观察炮弹的运行轨迹(抛物线),炮弹飞行的最高点(顶点)、发射点到落地点的距离等。接着告诉同学,这是一个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都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以充分解决。课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内容运动化,使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主动探究,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