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民 牟文楷 罗进财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人口逐渐成为人口大规模流动主体。这也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上升。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红河镇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这些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有效实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红河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的留守儿童,主要就是指父母或一方需要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而孩子则留在户籍所在地,因而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对于这群特殊群体,因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发展困境,已经成为关注度非常高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红河镇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红河镇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临时监护人责任不够明确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论是祖辈,还是亲戚朋友,在这方面的理解明显不够。其认为只需要保障孩子吃饱穿饱以及人身安全即可。而对孩子的教育明显不够关注,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1]。长期下去,自然就会忽视孩子的发展。
(二)精神关爱明显缺乏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有时几年都不能回家。这使得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父母关爱。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只能够通过电话进行联系。而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 情感需求很少关注;甚至有些父母一年只与子女通过一次电话,在电话中对孩子的学习都不过问, 更谈不上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例如一名留守儿童在日志中写到: 妈妈外出打工后, 我感觉我已经不再需要妈妈了, 别人回家都有可口的饭菜而我只能自己做饭,我好恨我的妈妈……初中后我不再叫妈妈了, 我和她的电话交流也已经很少很少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明显缺少父母在精神上的关爱。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与社会的正常交往。造成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够
主要表现在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祖辈在教育上过于放任。与此同时,这些祖辈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因而不具有辅导孩子学习以及在其他方面的教育能力[2]。如安全、卫生和法制等。这对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二、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指导和培训,以此改变监护人“重养轻教”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对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孩子能够吃饱穿暖,而忽视对这些孩子在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教育。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上的缺失。针对这种现象,则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宣传,并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法》,以此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农村家庭父母和临时监护人明确自身的责任。其次,还可通过各种形式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如开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二)加强与留守审儿童监护人的沟通联系
作为学校,其针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精神关爱的现象,需构建相关的心理疏导平台。并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促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此外 ,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多功能休息室,并配置相应的图书、电脑和电话等。这样能够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还可通过电话与在外地的父母进行交流。
(三)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其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对红河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能够发现:这些学生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恶化”,与父母的亲密度较低,容易产生各种矛盾。这也就造成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引起或诱发了儿童不良人格因素,具体表现在:冲动任性,自制力较差,易心烦气躁;自卑拘谨,抑郁忧虑;紧张焦虑等方面[3]。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学校借助自身的功能,即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激励,以及引导同学对其帮助、关心等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进步。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增设的相关的心理课程,积极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此能够引导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心理素质。
结语
综合上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需要有关部门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积极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本文对红河镇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有关部门和学校可从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指导和培训,以此改变监护人“重养轻教”的现象、加强与留守审儿童监护人的沟通联系以及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其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还极大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这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白耀文. 欠发达县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2]唐丹丹.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反思[D].浙江海洋大学,2017.
[3]张帮辉,李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2):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