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 者:董仕杰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郑楼中心学校,浙江 温州 325409)

摘   要: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教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基于此,本文对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1、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的转化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过程的规律
2.1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知、情、意、行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2.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2.3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这也就要求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对待这些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前进。
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3.1 树立先进的德育观念
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先进的德育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德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从而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倘若初中班主任仍然沿袭传统的观念,把学生管得很严,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依赖性强,独立性较差,更别说是创新能力的发展了。所以班主任需要多与相关领域的专家、智者交流与沟通,不断更新、不断引进先进的德育观念,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德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扮演好自身的多重角色,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
3.2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在12~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性格的可塑性很强。初中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初中阶段最权威的人物,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积极的榜样。同时,初中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名家名言、了解爱国英雄的故事,并且引导学生以这些伟大的人物为榜样,不断鼓舞、激励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3 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
沟通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意见、观点以及情感等的交流和传递过程。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真诚的微笑以及鼓励的眼神等沟通技巧,像一阵春风沁人心脾,直抵学生内心。首先,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前要提前准备主题、时间与地点,实现和谐、有效的沟通。其次,要把握良好的沟通策略,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便通过有效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心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只要学生进步了,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或积极的表现,都要充分肯定,当面表扬或课下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无论是在哪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可能犯错,在学生犯错之后,班主任切忌妄加指责,杜绝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而是要先进行合理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错误。同时,初中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进行德育工作。
3.4 创设和谐的德育环境
不同环境造就不同的人,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们的性格、特点、知识等也存在差异。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初中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工具获取大量的信息,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自我、任性、脆弱的性格特点,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会选择逃避或者极端的方式来面对。而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又会过度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心理沟通方案,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德育环境。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的介入和疏导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望”“闻”“问”“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动班级学生伸出友谊之手,班主任也应该多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营造和谐友爱的德育环境,帮助学生恢复自信。这样的德育工作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和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德育工作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舍弃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做好,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权.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20).
[2]张庆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6年第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