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语文味儿”栖息在语文教学之中

让“语文味儿”栖息在语文教学之中

作 者:纪慧敏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民族中学   325501[摘   要]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和人文调制出来的味,让我们的老师成为调制语文味课堂教学的专家和能手。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优美语言表达的场所,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语文味” 语言情感  阅读积淀  多元解读

  一、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对于课文的传神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咀嚼,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阅读课文,挑选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重点把握住两个自然段(第二段和第七段)里的内容。写得好的词语:“光滑”,这既写出了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又写出了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写得好的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子先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内容上强调了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又遑论其他地方,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写得好的片段:“扫开一块雪,……便罩住了”,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2)对本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生问生答,生问师答,也可以是师问生答。运用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探究中追求自己的个性体验。
  例:《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可能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要写骊歌的歌词呢?
  ②第23自然段,“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为什么不加一个“像”字?
  ③第30段中为什么要用“举”一块热乎乎的白薯在吃着,用“拿”如何?
  ④作者的父亲去世了,作者为什么那么镇定与安静?
  ⑤为什么课文结尾把“爸爸的花儿落了”和“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分作两段来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⑥文章为什么要多次提到花?
  ⑦第7段当小英子问“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为什么“爸爸看看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直说自己的病情不就行了吗?怎样理解爸爸的这一举动?
  ⑧文章37段为什么说“我们既喜欢长大又害怕长大”?喜欢什么?害怕什么?
  通过反复咀嚼,浓浓的语文味自然就会荡漾在学生心中了。
二、背诵、收集、阅读,积累中丰富语言情感
  小学生时代阅读的质和量对他的成长和丰富语言情感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建议:
  1、教师必须构建学生三年中阅读、收集、背诵的系列;
  2、教师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并建立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库;
  3、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的自己必须先阅读,同时对当前文学界、文艺界的动向及最新作品必须了解;
  4、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
  5、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6、学生订阅《语文报》和《读者》,并在早自修朗读;
  7、学生认真作好读书笔记。
三、从三维提问出发生成一种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多元解读意义
  “三维提问”:对自己提问、对文章提问、对所阐述的主题提问。
  第一,对自己提问。也就是问自己有没有弄明白文章说了什么——或者文章想说什么。要点在理解文章,要求读者能用自己的话客观而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生成的是文本的基本意义。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对自己的提问”是:
  1、找出重要的词语
  同桌的同学互相查一查,看在刚才的阅读中,有没有对这些词语作出标记。如:
  迸溅、繁密、伫立、凝望、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等。
  2、按作者赋予它们的含义去理解这些词语
   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上面所列的重要词语,作者赋予它们什么含义。请特别注意它们与词典义的联系与区别。将各自所感到的有困惑的词语,也提出来一起讨论,看应该怎么理解。这样生成的是文本的基本意义。 
  第二、对文章提问。要点是对文章进行质询,要求读者对其观点和阐述做出自己独立而合乎逻辑的判断。
  又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
  将自己在阅读中评注的问题和意见,与同学一起交流交流。几个同学一起,将各自评注的问题和意见分出如下三组,如果没有把握归到三组里的哪一组,就放在第四组。
  第一组,我们自己的理解问题,没有读懂
  第二组,文章的问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完全
  第三组,对文章论述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组,没有把握分到上面哪一组
  这样生成的是个性体验的感受。
  第三、对所阐述的主题提问。也就是问那所谈论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阅读文本,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延伸、拓展的探究过程。读完一篇,并不意味着你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正确答案,你可能心存疑惑,你可能有别的意见,你还应该听一听别的文章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因而你需要阅读同一主题或相关主题的更多的文章。
  再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
  现在,你对人生的意义有何见解?
  收集你所喜欢的人生箴言,并与同学们交换。
有时间的话,以“人生”为主题,进行扩展阅读,材料可以是诗歌、小说或社科类的论著。组织一次非正式的讨论会,各自畅谈人生的意义,注意互相之间不要辩驳。或者,组织一次以“人生”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朗诵会、表演活动、手抄报展示等。这样生成的是感受性、创造性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 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让“语文味儿”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3
[2].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3].王松泉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