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

作 者:卢永红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立项课题“《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JGZZ007)

摘   要:本文针对我院《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运用网中网的教学软件,侧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施“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办法等对策来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嵌入式实训;职业能力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 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融合,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一门操作性强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的职业能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
我院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教学安排是先上《成本会计》理论课,课程结束后再安排一周《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训课。在讲授《成本会计》理论课时,由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实际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会计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又没有相应的实训内容,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例如,讲到材料费用的定额消耗量分配方法时,学生无法理解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的含义,犹如纯数学的计算,只能死记硬背。讲到约当产量法时,学生不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半成品与产成品都不能辨别,更听不懂了。所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越脱离实践,就越难讲好,学生更难学懂。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手工实训要求学生清楚成本会计核算程序,会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实训中要运用较多的计算方法和数学公式,要弄清凭证与表、表与表、表与账簿、账簿与成本计算单等之间的数据钩稽关系,数据上的因果关系较强。现行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学生做练习为辅。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再画出表格等,有时会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讲解太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讲得太粗则学生听不懂,出现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玩手机等现象,实训效果不理想。
(三)未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本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现行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选取某一个工业企业一个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学生按照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和指定的方法模拟实训。在实训中虚拟了会计主体,虚构了会计核算环境等,学生只能用指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核算,并且生搬硬套地按老师给定的思路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造成学生不了解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更谈不上真正掌握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更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考核评价办法不合理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训的成绩由平时表现占40%和实训成果占60%两部分组成。虽然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训,但是小组成员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训的同学是少数,其他同学等着抄答案,平时表现由老师凭观察和组长凭印象来评分,另外,由于全班同学使用相同的一套练习题,最后交上来的实训成果基本都一样,实训成果只能从数字的准确和书写的规范性来评分,这样的评价带有一定是主观性,显然不够合理。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2016年起,我院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二、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采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
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将实训过程嵌入成本会计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总学时中既包含一定的理论学时,又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以我院为例,将《成本会计》理论课与《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训课采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整合为《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的一门课程。成本会计总课时为72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32课时,每周4节理论课,2节实训课。每次实训一般在讲授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之后立即进行,目的在于通过实训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点, 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训课程动态相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模式。
(二)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基础上,我院运用网中网教学软件设计的仿真实训情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内容。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例如:在“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实训”中,要求学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学会填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退料单、领料凭证汇总表等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等不同的方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学生处于仿真的成本会计岗位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有了清晰地认识,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实训为主,以教师演示和辅导为辅的“互动法”教学的转变,课堂氛围活跃。
(三)侧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基础上,侧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首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全方位培养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网中网教学软件的仿真实训中,使学生弄清在原材料核算中,领料单是一式三份:车间、仓库、财务各一份。月末三方要核对领料单,差一张也不行。实训使学生巩固职业基础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再次,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品种法”实训采取个人上机和小组手工实训相结合,小组手工实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设置材料核算岗、工资核算岗、费用核算岗、成本核算岗与成本会计主管岗等,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分岗演练,让学生体会到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个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 实施“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办法
“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分、组长评分、组员互评、自我评分和计算机评分。“过程性”考核采取注重平时、加强实践操作、突出过程性考核,强化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考核项目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沟通和协调能力等方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打分。实训成绩包括平时练习和期末测试两部分。平时每次上机操作的结果软件会自动打分,手工采取“多元化”评价,及时考核学生对该部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期末进行机考测试。在实训总评成绩中上机的实务操作成绩占有相当部分权重,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总评包括平时表现、实训和期末考试。可见,理论与实践的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重视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只是从《成本会计》课程运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应该将课内实训延伸到课外,要注重和《会计分岗位技能实训A》、《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悉企业成本会计业务流程、能够胜任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立新,聂 颖.高职院校成本会计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商业会计  2014年22期. 
[2] 尹万芳.论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 企业改革与管理2 014年14期.
[3] 姚华云.“成本会计”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财经界(学术刊) 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