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俗语说:“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氛围和幼儿教育工作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育;家庭;幼儿
一、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
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从正面来看,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的文明行为提供健康的前提。在一个氛围较好的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时,能以积极的情绪进行,孩子从牙牙学语阶段就会耳濡目染,从而做到有礼貌、待人热情、举止大方。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父母对孩子一般会过度保护,在生活中处处代劳,使孩子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从而失去独立行为的意识,形成一种“懒相”,家庭氛围较好的幼儿在这一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幼儿。同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和一种受挫感,对事物失去自信与乐观。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往往与其家庭氛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从负面来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去了幼儿园,培养孩子行为规矩是幼儿园的事情,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遵守了一天的规矩,回到家就可以“放纵”一下,还片面的认为这是“解放天性”,这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就学会了“见风使舵”。
二、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与家庭有统一的要求。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按时吃饭、睡觉、上厕所,吃饭的时候不乱说乱跑,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习惯也都是这个时候养成的。事实证明,只有一致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如若不然,在这个时间,幼儿还无法清晰地分辨是非曲直,不知为何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不知该按照哪种行为模式生活。其次,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养成对幼儿园老师问好的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幼儿有礼貌的品德,又树立了老师的权威,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应当树立起家园合作的重要思想。幼儿园应在尊重和理解家长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主动参与其中。幼儿园应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一日活动,请有关幼教专家进行讲演,举行家教知识竞赛等,进一步促进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吸引家长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
3.正视孩子的缺点。诚然,每个家长都乐意自己的孩子被夸赞,听到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优点,但听到孩子的缺点时也要正视,缺点不可怕。孩子在幼儿园会和在家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老师都会看在眼里。在校方和家庭的交流中,家长不止会听到孩子的优点,也会了解孩子的缺点。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是容易克服和改正那些缺点的。如若一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极其反感,一味地袒护或者是呵斥,更有甚者孩子进行打骂,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加强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95-96.
[2]金磊.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84.
[3]吴宗英.幼儿教师对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