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让学生浸染书香,更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关键词:指导;阅读;语文
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让学生浸染书香,更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怎样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我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曾说,“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们老师从孩子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我们学习了“田园风光”一单元时,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如《可爱的草塘》、《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等文章。这样有目的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创新多种阅读形式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每周的阅览课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利用一次阅览课一同交流讨论读书的感受,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目前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三、优化阅读评价
学生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坚持做一件事情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优化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求多,量力而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读书的快慢不等。因此我鼓励学生多读,但是也要量力而行。鼓励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只要坚持读,我就予以肯定和表扬。课外阅读,老师要做到勤指导,勤督促,勤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多元评价,师生评价,多元评价,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延伸,他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多动脑,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其在阅读中快乐的成长。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好书“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让一些一线的教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只有让学生在书山中尽情采撷,方能觅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最后就让狄金森的诗带领我们去读书吧!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J]. 石翠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3).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J]. 王国叶. 学周刊. 2012(24).
[3]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J]. 孙守清.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01).
作者简介
李楠,女,1978年12月—,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