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深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深思

作 者:刘榜霞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 726400)

摘   要: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科学学习的一项核心能力。本文从学生理解能力基本层级的阐释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2011版)》分析了阅读教学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还原学生主体性、转变阅读评价方式和变革阅读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该项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一项基础性能力。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技巧而忽视能力培养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理解能力基本层级分析
依据心理学中学习能力分类的基本观点,学生理解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复述性理解(对阅读文部分内容形成表征)、解释性理解(掌握阅读文基本大意,概括文章总体内容)、评价性理解(对阅读文内容和主题大意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评价)和创造性理解能力(对阅读文内容进行质疑和批判,以构建自己对阅读文主旨的诠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关系
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评价、探究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结合课标中阅读目标的定位和学生理解能力层级划分来看,阅读教学在于帮助学生达到评价性和创造性理解能力的水平和阶段。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文的分类来看,信息获取式阅读文在于培养学生复述性和解释性理解能力;体验式阅读文在于培养学生评价和创造性理解能力;阅读文不同类型均在培养学生不同层级的理解能力。另外,学生理解能力层级的不断提升使得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可见,阅读教学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以师为主,学生缺乏主体性
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的前提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还原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但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多数教师结合教案和自己对阅读文的理解开展教学,形成"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阅读文的理解内容和方式,学生的评价和创造理解等高层次的理解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阅读评价重结果,理解能力培养缺乏成效
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高低的方式在于阅读检测题所得分数的高低。而每篇阅读文围绕主题大意和内容细节等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对阅读文的理解必须与标准答案一致或者相近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分数。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长此以往,小学生理解能力仅停留于复述性和解释性理解水平,高层理解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三)阅读教学策略机械式传授,忽视理解能力培养
纵观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大多从字词学习入手,引导学生朗读阅读文,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阅读文中字词、句子和主题大意。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普遍偏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成绩,高年级教师往往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数。功利化的阅读教学仅关注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把握学生理解能力层级,还原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应结合课标内容,把握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首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生成性和动态化的教案,以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组织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提问或者质疑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阅读文,以提高学生的复述和解释性理解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应为学生留足自主阅读和理解的时间,提供质疑、批判和评价内容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评价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
(二)转变阅读评价方式,重视理解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在于转变阅读评价方式,一方面,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理解为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转变过去"标准化答案"的理解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批判和评价,能够对阅读文有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见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制定灵活性的阅读评价方法,设置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和开放性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知识积淀理解阅读文,由此转变过去"标准答案式"的理解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能够加大对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的积极性,通过阅读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三)立足学生理解能力,变革阅读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把握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理解水平。针对不同理解水平设置阅读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问答式"、"指导式"阅读方法,教师提供阅读的思路或者关键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思考和理解;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可采用"小组讨论式"、"发现探究式"、"答辩式"等阅读教学方法,还原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以及提问、分析、理解和批判的权利,紧抓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使得学生认识到自主理解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思考和理解的习惯,为以后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高水平的理解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如何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是一线语文教师长期探究的主题。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不得不将精力置于成绩提升方面,而忽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方法,能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14-116.
[2]龚福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69-71.
作者简介
刘榜霞,女,1979年05月,陕西省商洛市,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