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可以传递知识,开阔视野,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本文以小学语文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路径为重点写作内容,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小学语文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路径,主要包括:提高小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阅读兴趣;注重小学生阅读指导,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自觉自主阅读,培养小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查漏补缺,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考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路径
序言
我国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强调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和获得知识的窗户,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对小学生将来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阅读还有利于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路径为重点展开写作,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
1、提高小学生阅读积极性 培养阅读兴趣
实践证明,阻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是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小学生由于对阅读缺乏兴趣,就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行被动式的阅读,阅读的效率和效果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小学生只有阅读兴趣提高了,才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自觉主动地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向小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培养,结合新课改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其次,除了兴趣点的捕捉,还要注重平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观点渗透,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的阅读活动、课堂上生动的演绎等,逐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和带来的快乐,通过各方面的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从而激发小学生主动进行于都的积极性。
2、注重小学生阅读指导 多种阅读方法结合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而言,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小学生阅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即使小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和行为,也未必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主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种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渗透,具体而言是读书方法和阅读方法的结合。读书的方法涉及到方式和技巧,包括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等。略读法的应用需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对目标篇章进行选择性的段落阅读或者带有目的性的重点阅读。注重学生对目标阅读篇章内容的完整了解和需要的内容的掌握。比如,学习《鲁宾逊漂流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先通过略读法进行阅读,简单概括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梗概。学生通过带有目的性的快速阅读,会迅速了解到故事的大致内容,便于教师进一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精读法、默读法以及一边读以便划重点的方法,多种方法相结合,加强阅读的指导,通过阅读指导和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自觉自主阅读 培养小学生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小学生学会自觉自主阅读。首先,在兴趣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赶不上铅笔头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发生共鸣的优美语句、精彩的片段进行重点笔记摘录,并且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悟和心得体会,将这些笔记集中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小学生就会有形成自己的阅读知识库,阅读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其次,通过精读,加深对优美篇章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学生精读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精读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精读自己所感兴趣的篇章,建立知识和学生兴趣点的联系,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将问题的答案画出来或者和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经过反复不断的长期训练,小学生不断阅读的能力会有所提高,阅读当中好的习惯也得到了强化。第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观点的习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于都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立的观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查漏补缺 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考察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仅仅是字、词、段落、篇章的堆砌,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储备,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考察,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验证,查漏补缺,帮助小学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读书能力的简单测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做好阅读测试的准备,用几个大家都不熟悉的短文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观察评价学生阅读情感是否饱满、阅读是否流畅、是否能够概括大意、对段落内容能否一句话总结等,通过这些细节,对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进行摸底,并做出简单的评价,获取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信息。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习作练习,考查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实际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学生都熟悉的词语,让小学生通过这几个词语,编写一段话,通过这种即时的习作练习,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在习作当中的灵活展现。第三,通过简单的阅读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教师基本掌握到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查漏补缺,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5、结语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育对小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不单单要教会小学生简单的字、词语、段落和篇章,而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习我国文化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现代文明的成就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1):85-87.
[2] 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
[3] 伏玉芳.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8(15):130-131.
[4]韩雨.微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19):150-151.
[5] 刘继红.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23):139-140.
作者简介
戚义文,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12月,籍贯:皖,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职称:一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