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被誉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我们核心凝聚力的体现,更是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文化结晶和精神支撑。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传统文化。当前,教育部强调中小学教学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的理解出发,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1、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角落。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精心策划课程,呈现民族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领悟、吸收。
亲近汉字的造字美。汉字是表意文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系统的“六书”汉字造字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些造字特点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汉字的创造之美,感受汉字的演变之美。如,我在教学“山、水、田、雨”这几个字时,将表示“山、水、田、雨”的四幅图与四个字的象形字组成一幅完整的风景,让学生从中找出四个汉字,从而在学生享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亲悟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笔画形态来自于图画,又美如图画。古人说,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书法艺术同著名的乐曲、优秀的雕塑或传世名画一样,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结构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汉字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悟汉字的“形体美”,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乐于识字和写字。
2、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古人的良好的诗词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如:在小学三年级专门有一单元是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课文。《孔子拜师》讲了我国文化鼻祖孔子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课外知识的拓展,学生就能够充分了解孔子这一儒家鼻祖的故事。《盘古开天地》讲了我国古代神话,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神话故事的魅力。《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以及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在这一单元中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人物的介绍,也有关于我国古代艺术的介绍,还有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的介绍等等。学生通过阅读,既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在学生日常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逐渐学会思考问题,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所在。
3、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4、在传统节日中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现在的孩子,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透过教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明国学、懂礼仪。
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重阳节”,讲一讲重阳节的来历和野史。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其又被称为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还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讲的过程中应该借助多媒体,配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有趣的感受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
结论
综上,乃笔者个人所见。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远不止于此,但这也是需要我们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形成符合学生需要,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有效方法。当然,传承文化并非要求我们对经典照搬,或者完全故步自封,而是懂得敬畏经典、明白传统文化,敢于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也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和我们的现代生活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2(10).
[2]耿新玲.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