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浅谈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浅谈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东方 (黑龙江省大庆市新潮学校 163458)


摘   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的有生力量。广大青少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焕发青春的光彩。
关键词:表象;想象;创新;意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
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人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很难取得创新的结果。在这个纷纭变换的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智慧展示,实际就是在一个前无古人的领域里开发出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财富。所以,国家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意识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语文学科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
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视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范围,使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表象丰富起来,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走向丰富,走向开阔,创造性思维就得到发展。为丰富学生表象,教师可增加讲读文章的阅读量,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多读,使学生自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可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一些文学刊物、名家名篇。通过强化阅读,使学生大量掌握意象、信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除此之外还可丰富生活经验,获得想象源泉。学习语文需要接触生活,尤其是观察生活,矛盾说:“想象创造的来源就是观察。”深入观察生活,具备生活经验,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前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郊游、参观、访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这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如视频、图片、模型等。这样,学生接触了周围环境中的实物,丰富生活经验,他们的想象和创造也就有了足够的材料准备。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熔铸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范围极广,从威尼斯的桥到天上的街市,从孔乙己的命运到皇帝的新装,从大自然的语言到盘古开天辟地……都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在具体教学中,可分为三种:1.再现作品描绘之物,理解作品内容,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能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描述,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把握关键字词,调动学生自己儿童玩耍时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再造”一个充满乐趣的百草园,学生好像和小鲁迅一起在百草园中玩耍,体会在园中的种种欢乐。这样,无疑既加添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根据文字再创造想象的能力。长时间这样训练,会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
2.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课文中能促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快速联想。在教材中,有的文章词句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有的文章人物心理描写凝练;有的文中省略情节;有的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对这些,教师可根据文章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当最后钟声想起时,作者描写了韩麦尔先生一系列的言行,此时,老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此时韩麦乐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国主义之情。
3.打破思维常规,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在有意识的前提下尽量把思路拓开,往极处想,往奇处想。例如《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在当时那污浊动荡的社会里,在战乱频繁的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想法达到了那时人们认识社会的极限。正因为作者大胆想象、放纵想象,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才使之成为千古名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出来的想象“火花”,加以引导和扶持,给予鼓励和关爱,使之沿着正确、创新的轨道向前发展。
三、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写出标新立异,有独创、新颖的文章来
很多创新都是源于异想天开,而青少年的异想天开是与生俱来的,对此,教师应加以鼓励和引导。写作,本身就是一项精神独创工程,是写作主体尽显自由之思之时。学生只有心灵极度自由、精神极度解放,学生的思绪才会开阔、灵活、自如,大脑才能呈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活跃状态,才能任凭思绪上天入地自由飞翔。然而,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写真实生活,害怕学生去有意识“编造”,认为编造就是离谱。这样的观念必须转变,不然的话,教师的认识只能是导致学生依葫芦画瓢,一旦没有了“葫芦”谈什么情节生动、形象丰满。所以,教师首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应尽量运用自由命题,让学生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想象尽情驰骋。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和讲评时,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使其不局限固定的思维模式,打破常规作文形式,写出大胆文章,引导学生用想象和联想丰富作文内容,从而写出内容具体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标新立异、有所创新的文章。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比如,指导学生读童话、看科幻小说;然后动笔试着写童话、写科幻文,幻想未来世界;或进行听音乐作文,即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作文等等。
语文训练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方法很多。创新,犹如思维的翅膀,青少年是未来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应当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炼就一双矫健的翅膀,自由翱翔,勇创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志胜.《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2] 那子纯.《思维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
[3] 王传友.《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年7.
 作者简介
李东方;出生年月:1979年4月;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 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