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幸福

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幸福

作 者:杜 妍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现代教育是教育者与学习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道德为指导,在促进社会和学校智育、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关键词:现代教育;以人为本;陶冶;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新模式

习近平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居住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大期盼的第一个期盼就是教育。教育,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托。我认为,要让所有的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并把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教育)也变得幸福,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民主:坚持“以人为本”
民主是人成长的土壤。所谓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以尊重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本。如果没有民主的氛围,一个人就难以成长为有血有肉的,有丰富精神生命的人。学校教育的民主应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的民主,即老师不能用权利主义,王者权威,而应以平等的角色站在知识的面前去和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去探究真理。民主的课堂不知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保护个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播种民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民主意识。其次是管理的民主。即班级管理体制要民主。尝试让学生通过投票形成班级公约,选择学生管理。
二、陶冶:生命更旺盛
生命的茁壮成长,生命力的逐渐旺盛,应该是孩子的第一发展。教育家罗克普说:“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再有别的希望了。”班级一切活动的开展,都不,应该妨人的生引导此风华中学的“环形跑”不是强调“更高,更强,更快”,不是苛意追求运动场的“第一”而是引导更多的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环形跑”的陶冶,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
“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美德之上。”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品德高贵的人,教育应该让孩子拥有正义,仁慈的精神底色,崇尚美德,修身养性,有责任,有教养,以高贵的精神赢得社会地位,因此教育应该让孩子情感丰盈。所以教育过度关注单一的考试技能,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陶冶,各学科文化的熏陶,培养美丽的心灵,使学生充满激情和希望,拥有创意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充实快乐的生活。
三、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恰当的时机引导,点拨。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所以风华中学提出了“高效和谐六步教学法”。具体如下:
1.教师导学。要求:目标清晰,符合课标;指导科学,目标明确;导语生活性、艺术性。时间约2分钟。
2.学生自学。要求:安静阅读,深度思考;画出重点、难点,教师检查学情、指导自学。时间约10分钟。
3.组内交流。要求: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合作、互教、互测、互改、互评;教师检查学情、指导交流。时间约10分钟。
4.师生互动。要求:各组代表发言或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更正、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激励、更正、延伸,师生形成思维碰撞;时间约10分钟。
5.教师总结。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洁、准确、拓展、升华;富有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生动性、趣味性;时间约8分钟。
6.达标测试。要求:复习巩固,练习检测、当堂达标;教师检查学情,补差补缺。时间约8分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不同学科而不同,因不同的课而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适当的调整步骤和分配时间。
所谓转变教学模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19世纪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界、看社会、看生活。
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法”,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了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寓教于乐。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要回到教育的规律,慢慢的、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很丰满。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而这一切的实现,要依靠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事半功倍。
我的理想不仅是让所有学生成为快乐与幸福的人,而且帮助学生让其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变得幸福。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朱小蔓主编.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