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们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进步与成长。如今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单单将目光局限于考试成绩,更是要培养出品德优秀、身体健壮的学生,不能顾此失彼。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单单依靠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教学。在诸多学科中,体育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也具备极强的实践性,应当以此为契机,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让孩子们具备更强的团结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
引言
初中时塑造孩子品格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各学科协同配合,达成最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也不例外。如果能够将德育理念妥善地与体验课堂融合起来,那么就能够让孩子们的健康与品德共同成长,齐头并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国家容易感,将来能够成为有严格自律性,心态阳光积极的新时代人才。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活泼的孩子们而言,体育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一门课程,老师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享受体育、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释放掉内心的压力。要知道,在参与紧张而有趣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孩子们内心无疑是充实的,可以有效排解寂寞。其次,体育项目大多需要竞争或协作,这无疑能够养成学生们善于协作的良好习惯,强化沟通能力。最后,在按照规则展开活动的过程中,纪律性无疑也得到了加强,能让学生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体育课程有益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们能以更出色的心态面对难题,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秩序。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界人士都没有忽视过德育教育的价值。我国更是在政策规范中明确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要积极展开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协作精神,以求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中学无疑是孩子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程,内心观念很容易被环境因素干扰。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一定要系统而全面地展开,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这会对学生们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体育老师不单单要对体育课堂进行管理,更是肩负着有关校园生活的诸多任务,比如校运会、课间操等,具有鲜明的榜样作用,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德育工作。
在中学阶段,孩子们都在为了美好的前程而拼搏,学业压力显然是巨大的,而在家庭、经济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干扰下,很多学生没有端正好心态,显得有些懒惰,容易逃避难题,学习效率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老师们就更加不能忽视德育教育,要督促学生们进行运动,无形间矫正学生们的心态,让他们更具朝气。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当围绕下文中的四大层面作为切入点。
二、初中体育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只有做好宣传,才能让积极运动的心态深入人心。必须让学生们明白体育运动能够对他们的益处,从而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情。这就意味着,老师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并从中灌输德育理念,达成更出色的德育教学效果。打个比方,很多学生都怕苦、怕累,对长跑运动具有一定的排斥、畏惧心理,显然内心不够坚定,意志不够坚强。面对这一问题,不妨尝试着将古今中外一些优秀运动员在重重困境下,艰难成长最终达成理想的奋斗史当作故事说给学生们听,以起到激励人心的效果。实践经验证明,运动员训练的故事是出色的进行德育工作的途径。
(二)优化锻炼环境。
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尽可能丰富运动项目的种类,并展开一系列互动竞赛等。当然,硬件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器材、场地等,要确保安全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不仅如此,为了培养团结意识,要定期举办校内的运动赛事,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为班级争光,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德育教学。如果碰到阴雨天,导致无法展开室外教学,那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吸收体育知识,接触相关新闻。总的来说,要确保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追求更好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见识到祖国的繁荣与美好,从而诞生民族自豪感。一些学校在某些体育项目上能力过硬,受到社会关注,会时常进行公开比赛,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对品德的培养,让运动员们更加谦和有礼。
(三)建立奖惩制度
上文已经提到过,德育教学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尤其对中学生而言,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从小灌输团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要知道,学生们在成长历程中,性格、品德都很容易被转变,而体育老师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种转变是往正确的方向扭转,这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知道,体育老师会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出席,负责管理与维护秩序,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敬重,有着榜样的效果。当然,德育教学要系统、有条理地展开,逐渐深入。想要加深学生们对于德育观念的印象,可以尝试构建出一套合理的奖规则。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与班主任合作,在成长档案里也记录下体育、德育方面的表现,多加号召学生们进行运动,并用实际行动来做出支持,让孩子们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仅如此,也要让学生们真正明白体育运动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这就要展开一系列活动来做出宣传,比如召开讲座,进行专题征文与板报竞赛等。可以说,对于三观还在塑造成型时期,没有彻底定性的中学生而言,德育教育比文化成绩更值得重视。学生们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品质息息相关,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就能明白德育工作的质量,从而找出缺漏,做出针对性的弥补,让孩子们的心智能够变得更加阳光、出色。
(四)在形象中渗透德育
想要提升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这就要老师做出表率,让学生们自发效仿,更有目的地改善自身不足。可以说,只有获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崇与爱戴,才能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说出的话更令孩子们信服。可以说,体育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间影响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具备着深刻的影响力,与教学效率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老师们能够自律,做到懂礼貌,讲文明,注意卫生等,并长期坚持。只有确保自身的优秀,才能起到最理想的模范效果,从而帮助更多学生获得进步,成为综合素质卓越的人才。
总体而言,只有将德育和体育两者高度结合起来,齐头并进,才能对体育教学做出本质性的改善,满足新时代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优秀的教学能力,制定出最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案,让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加强德育教学的存在感,确保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宝虎.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才智, 2017(4).
[2]王天凤, 刘加茂.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教育, 2016(12):00272-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