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学生中担负社会责任的主力军,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参加志愿活动功利性太强、由于能力不足显示出过分的依赖性、无法长期有效的进行志愿服务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得到长期有序地开展是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
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贡献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责任感从口头承诺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社会责任,并将社会责任付诸到社会实践中去。
一、问题表征: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阻碍因素
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大学生在社会诸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辅导员老师深入分析与清醒对待的问题 [1]。
(一)参与动机
大学生志愿者的表现过于功利化。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的意志力、自制力还比较差。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初期往往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然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尤其在遇到一些困难之后,易产生不耐烦甚至想要退缩的心理,导致其服务热情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另外,由于不够理解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过于功利化。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多从社会层面去思考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提升自己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参与程度
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还不扎实,技能还不够全面,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并不了解服务本身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同时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都是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已经策划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的前期构思和策划中来,无法体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千篇一律,以劳力服务为主,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服务内容难以向纵深方向推进 [2]。
(三)参与周期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普遍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不愿意规划长期的活动,只是通过开展所谓的大规模活动来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营造阵势,争取资源。长此以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会给社会各界留下只走形式、缺乏实际效应的消极印象。
二、问题追潮: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一)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难保障
资金和物资的短缺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一个问题。首先,志愿者自身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经济来源不稳定,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必需的物资都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资金大多来源于学校的财政拨款,很少通过社会筹措资金,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
(二)缺乏严谨的组织管理体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严谨的组织管理体系仍需完善。即便是一些正式的组织部门带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缺乏严密的管理,尤其是在一次志愿服务结束后,因缺乏完善的网络管理服务系统,很多组织机构不再与志愿者联系,无法保留志愿者的完整信息,无法获得来自志愿者的信息反馈。因此难以形成一套健全的长期有效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三)高校德育工作的不完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大都比较重视成绩而并不注重品德的培养。学校和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都缺乏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解决办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
(一)完善志愿服务团体内部的民主管理
首先,要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扬雷锋精神的精髓,弘扬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同时要结合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实际情况,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加强志愿者招募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管理,收集反馈信息,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转变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其次,学校学院应引导大学生认清并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大学生志愿者加以规范与引导,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更积极地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强志愿者能力培养,注册和建立志愿者档案
志愿服务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要求志愿者具备沟通协调等基本能力。但是目前志愿者高校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尚未规范化,这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对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高校应将大学生志愿者信息通过电子档案保存起来,把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与服务的质量在电子档案中登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库以全面、系统、科学地将志愿者信息资料储存起来。这样,不仅志愿服务工作连续性得到增强,服务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只有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才能提升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 当代教育科学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2013.3.
[2]孙健 王越芬 《志愿服务之于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的实然逻辑》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