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生物教材中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实际运用中,并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为此,教师要更进一步的明确高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利用视觉刺激、感官刺激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力,培养学生思维力、想像,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努力探究生物知识的决心,提升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高中;生物;素质
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课堂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对于学校而言,基于整体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也会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量化模式评价。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提升中,将教育目的、教师素养、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基本评价内容,并进行了不同类别等级的划分,包括:优、中、良、差,虽然标准不同,但是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复杂性、连续性,教学评价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能提高教师专业基本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提升中,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获得对知识的认知,帮学生强化概念理解。
1、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是核心素质教育的基础
生物学习中,我们对其若是无法产生兴趣,那么就很难进行有效学习,对于该科目的学习也就会产生“难学”的观念,故而逐渐放弃学习。 但是,当我们对生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时,就会发现学习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困难。 高中生物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与实践生活存在着无法脱离的联系, 过去曾有大量生物学家长时间都在研究、 探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及现象,进而逐渐将生物知识体系建立、完善。 对此,我们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能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现象进行观察,进而将这些生物知识掌握,并将高中生物课程与生活中发现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此进一步牢固掌握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已积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识, 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可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并进行解读、总结及升华。 通过这类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形式, 能使我们借助现有知识进一步发现、挖掘新知识,通过生活实例将问题找出、对规律进行探究、对生物思想方法进行感悟。
2、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于核心素质的提高
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点,强调老师的“教”漠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是学校通过占用自习和副科的时间来进行主科的学习,通过一味地生拉硬套和死记硬背来保证学生的知识点记忆,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焦虑情绪,大大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作业的完成偏向于敷衍应付,没有将所学的知识正在吃透吃懂,最终导致高中生物学习效率不够高。以课本为主要依托,重复性书写和记忆,漠视对生物知识和实际应用。教学内容多以基础理论为主,多为填鸭式的死记硬背 , 施行严格稳定的课堂组织形式 , 老师是教学主体 , 以传授知识为任务 , 以教授为中心 , 强调应试教育和内容记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的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形成鲜明的上下级对比,以教师的理论技能进行强硬施加,学生被动接受为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高中学习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教师具有比较强的权威性,将学生置于课堂的底层地位,老师和学生难以在一个层面上平等地进行沟通,参与程度不够高,这也导致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
3、让学生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来提高核心素质
很多高中生物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基本上都以教科书和多年的教学经历为基础,教科书中有的就教,没有的就不教,考试中要考的东西就去让学生学,没有的就不学,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教学的要求不光是制订教科书的最初目标,更是传道授业的基本任务。所以,高中生物课的老师第一必须要仔细研究而且要深入了解《生物课程标准》,因为教学的改革是以其为根本基础的。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掌握教学基本概念,并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根据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学生,是全社会都需要的全方位人才。课前准备是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上超水平发挥的重要手段,提前准备不但要对讲述的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要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进行掌握。高效的讲课一定要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才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一个老师如何去讲课,没有学生听便是一种失败。学生的反应主要是以思维的参与度为依据,如果学生只是一种表面的参与,而不是思维深入地去理解与体会,那么这样的参与与交流是无用的。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感悟,更加注重思考与理解,有了其深层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水平的。高中生物课上老师在规划上课流程时,应该注意针对所有的学生,以同学们自身的进步与提高为根本的目的,让同学们自发地融入课堂,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学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汪学余,滕远王,鄢洪强.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3,12( 02) : 34-36.
[2]史佳琴.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旬),2016.
[3]傅雅勤.高中生物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6.
[4]原康,解凯彬.将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贯穿教学始终,浅析高中生物课标核心理念[J].新课程:下旬,2014(8).
[5]龚大洁,王飞.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