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也有人说:“教育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修行的目的是成全理想的教育。那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关键词:理想教育;彼此成全;幸福;传递;拥有
一、理想的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彼此成全
张文质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必须是以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并彼此成全为目的。”因为这种成全对老师、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发展的需要,是师生的幸福。反观自己从教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
迷茫失措阶段。2002年9月在老校长的关照下我成了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当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很有挑战性,各种事情都要摸索,面对只比我小几岁的学生,起步不易,唯有树立信心,去期待柳暗花明。
公利外驱阶段。2007年我上了高中,在省级示范校教书抓不住学生、教不出成绩岂不被人看扁?那时候的我非常注重教学技巧。看着优秀班集体的锦旗,看着优秀班主任的证书,看着省州级优质课一等奖的奖状,看着国家级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发表的教学论文……是有了些许属于自己的欣慰,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教书、也爱上了班主任这项工作,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彼此成全阶段。荣格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受教育。”第十三年的班主任已经在路上……每次的班会课、语文课我都精心准备,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极富挑战性。他们思维活跃又充满好奇,每一次的追问,都倒逼着我去阅读、思考、成长。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号召大家写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大家说:“老师您得先示范。”逼着自己去写《父亲》,几经修改后在《湖南红网》上发表了。事后想想这份收获真还是学生成全的结果。班主任的幸福就是源自于自觉的成全意识,成全学生就是成全自己。老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我们并不完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学生更是一群发展中的人,其实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的过程。
师生怎样才能很好地做到彼此成全呢?就要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成全自己的同时去成全他人。
二、理想的教育是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怎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成功?我的理解是:自我感觉幸福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我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为: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要让学生具有这种能力,首先老师要学会成就幸福的自己。就要做到五爱:
爱生命。汪国真说:“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因为生命是幸福的载体,爱生命,爱一切有生命的个体,每天心怀感恩,心生喜悦、向往美好,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爱生活。 爱生活是幸福的体现。早上陪学生跑跑步,周末陪家人爬爬山,假期再去旅一次游,拍一些美图……其实这就是一种享受。本人近期在《湖南红网》上发表的《师趣》《董酒》《风雪柴门》《鸟的天堂》就是我在享受生活后的收获。
爱学习。 学习也是幸福的源泉。一个人要获得长久的幸福是离不开学习的,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写作,不断地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阅读可以阔视野,提升格局,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老师能在学习中去成就幸福的自己,才可以去传递幸福。
爱家庭。 家庭幸福是每一个人幸福的基石。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所有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亲情满溢,爱情美满,生活富足,父贤子孝的家庭就幸福。习总书记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良好的家风是幸福家庭的必备。班主任拥有了温馨的小家才可以幸福到班级这个大家。
爱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我们要用爱的艺术去关爱学生。有爱的老师是教不好学生的,不会爱的老师同样教不好学生。老师要做严父,更要会做慈母。魏书生说过:“教师应该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
其次就是老师坚持去做幸福的教育:面对成长中的学生,要坚持“用爱润泽,尊重个性,培养能力,铭记党恩,自信成长”的教育理念,去关爱、激励、培养学生,坚持做幸福的教育,努力让他们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心向阳光的最美学生。
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学生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快乐地学习,每天运动一小时,高效学习一整天。每天早晨陪全班学生跑操,体育课带学生打球、踢球,节假日组织不回家的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并用镜头记录下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幸福运动的问卷调查,再根据实情进行指导与规划,师生都觉得幸福。
爱是幸福的果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镇西说:“最美的教育是把学生放在心间。”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幸福感的老师能够去实施有爱的教育。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在教育细节中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幸福是一种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是基本要求。强化自理能力;自主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是重点。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后,学生就能体会到小集体带来的大幸福。
做幸福的传递者。教育的根本就是爱,传递爱,培养爱,收获爱。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有两种新思想。”其实幸福也是一样,是可以传递的。我常利用主题班会、家长会、班级交流群去传播属于班级的幸福。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师生彼此成全中把爱的教育落实到位,你就可以收获大同之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你走出学校之后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能力,是思想,是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去说,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用爱去成全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全一个精神饱满的人。当然这也是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全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赏识——“问题学生”[A]. 徐蔚兰.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
[2]关注个体差异呵护心灵成长——由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引发的思考[A]. 何铁华.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 2012.
[3]放下“教鞭”,走进学生心灵[A]. 高存勇.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C].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