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中学数学

作 者:邓训民 (临武县万水中心小学,湖南 临武 4243007)

摘   要:新课标要求,“动手实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时间的空间,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思维往往处于积极状态,而恰恰在这积极的思维中,智力、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学生;猜想;验证;数学;学习

一、教学内容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内容。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源泉,是产生学习要求的客观条件,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主动探究新知识,就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合理组织学习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架桥铺路。例如《圆面积计算》教学可以有三种教法:一是没有讲清公式来源,就进行反复练习;二是直接揭示公式,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三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公式。显然第三种教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探究。
二、教学用具的合理使用
教师运用媒体、仪器、教具教学,学生利用学具学,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概念转为具体化,形象化,把静止的东西转化为动态化。利用小学生对学习过程或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的特点,通过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变化练习的方式等,引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上《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就利用教具和学生的学具进行实验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用等底等高圆锥体和圆柱,用圆锥装满水到入圆柱里,注意观察,看几次能装满,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计算圆锥体积的强烈欲望,并且对同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大小之间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教师质疑:为什么要除以3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亲手实践的活动中掌握新知识,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课堂上提倡质疑相互讨论,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引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教学规律。
三、提升学生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求知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课的质量,内涵,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潜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学有所用。例如,教《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用两个相同的(1)一般三角形拼摆,(2)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教师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怎样拼成或剪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能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呢?同学们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要求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剪拼,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通过操作,得到自己想要的分析结果,并积极地与同桌进行交流,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然后,师生一起进行验证,这样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运用课件:通过测量分析,你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所得的数据,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教师把他们的结果列表板书在黑板上,结果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从而推出圆周率的计算公式。知识的深刻理解,技能技巧的巩固,要在不断地反馈、矫正中得到强化。灵活、精巧、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有层次、有变化、有新意的题目,使学生积极思维,越学越有兴趣。此外,在要练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智力因素,设计开放式的练习,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教本宣科,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在课堂上,还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讨,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甚至引起激烈的争论,使他们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思维题,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机械的教学,枯燥法乏味的课堂讲解,必然招来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生动的感觉,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让学生心情愉快、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好数学,乐于学数学。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冬燕.“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10):69-70.
[2]唐晓宇.浅谈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4(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