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科学课趣味教学法的组织及实践

小学科学课趣味教学法的组织及实践

作 者:王文武 (长宁县长宁镇中江小学校,四川 6443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基于自然课优化而来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能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他们的见识和知识面都十分开阔,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法;组织实践

1988年6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如今,科学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基于此,国家重新启动了小学的科学课程。然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科学课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手执教材对学生照本宣科地地灌输知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大,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随着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课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性教学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明确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明确教师在他们学习上处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按计划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情境教学法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采用情境教学法。科学课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我们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所以又高于我们的生活,因此,科学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单凭教材对学生进行讲解,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深入情境之中,深刻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第一节《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寻相关的动物图片、视频或卡通的图片、视频,将其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动物,然后结合可见展示的内容对教材进行讲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内容故事化、形象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具像思维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他们还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而传统的科学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滞后,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显著特点,将抽象、枯燥的知识故事化、形象化,以此来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比如,以讲解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第2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应动物的传说故事,诸如我国古代传说的梁祝化蝶的故事,羔羊跪乳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在故事的氛围里学习相应的知识,掌握动物的习性,同时还能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
四、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小孩子的好奇心普遍都比较强,他们遇事都喜欢刨根问底,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尤其是对科学课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要培养他们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科学课在内容安排上也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编很多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探究实验,采用趣味性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比如,在讲解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内容时,这一单元涉及到多个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测量水的温度》这节实验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温度计对各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学会对温度计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进而引导他们学会灵活使用体温计测量自身的温度,不仅能培养他们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和发展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任何人都喜欢表扬,小孩子也不例外,教师的表扬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表现,经常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的表现很好,教师就要及时对他们提出表扬,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科学课的学习,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科学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科学科的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焕之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01-13. 
[2]王西奎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