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作 者:陈润清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中心小学 271034)

摘   要:一句话,一盏灯,也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力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作为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者,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认知理念下的那种“棍棒底下出好人”已经不再完全适合今时今日的教育教学管理。所以,我们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给学生以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小学

前言
赏识教育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每个小学生都是需要被关注、被尊重、被赏识的个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就要合理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强班级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赏识教育的作用
  1.1维护学生自尊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维护学生自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困难并且经常犯错的学生一般会具有自卑、心理压力大等特征,教师需要给这些学生温暖的心理安慰、及时的帮助,但有些班主任不但没有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对学生严厉批评,以此来教训学生避免下次犯错。并且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学生自信心,不仅能让学生取得显著的改善效果,而且还能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2增强学生自信心
  事例表明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地运用赏识教育,对班级学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例如,当学生喜欢表演时,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去看待学生,不能打击学生,而要帮助学生去发展特长。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形式多样的特长,发展潜力,增强自信心。
  1.3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管理其实是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情感纽带,使班级日常生活不出现乱子,其本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因为当班级凝聚力强大时,这个班级就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也间接表明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身为班主任,在班会上要多加表扬班上学生的好人好事,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为班集体争取荣誉的氛围,通过赏识、表扬等方式提升班级凝聚力。
2、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1营造氛围,创设共赏情境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学生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学生越来越坏。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赏识,而性格内向、孤避、自卑的学生更是渴望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老师“孤军作战”去赏识往往是难以凑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每周班会课,我们都可以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集体争荣誉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要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只要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都热爱班集体,能为集体着想,那么学生的言行就会规范,而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导致教育效果甚微。
2.2赏识教育,贵在家长参与
  赏识教育不能忽视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赏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父母聚在一起,总是把彼此的学生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学生,总觉得自己不会教学生而感愧疚,一气之下,迁怒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从而把精力放在专挑孩子的毛病上,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横加指责。殊不知“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而孩子也在一片呵斥中“破罐子破摔”了。因此,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以及个别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一些赏识教育的理念,从而学会了解学生,赏识学生,理解学生,掌握教育学生的方法和艺术,让家长与教师互动,都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赞美学生的闪光点上,因为“美的东西越赞美越多、越美。”当我们在先放过学生的缺点,关注他们的优点时,他们会更加努力,这是为证明他们是优秀的,也为了不辜负老师与家长的信任。
2.3赏识有度、有节制
  凡事都应该是有节制的,赏识也不例外,在班级中运用赏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班级核心凝聚力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寸的,要做到“赏识”的适时、适度,教师就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只有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赏识教育,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结束语
卡耐基说:“若须给他人纠错,就以赞扬的方式开始。用赞扬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会受钻牙之苦,但麻醉能消除苦痛。与惩罚式教育相比,赏识教育就是变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赏识教育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降低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老师轻松了,学生自觉了,干部能干了。
参考文献
[1]杨婷.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6,(22):117.
[2] 朱文瑞.谈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