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能够体现人文教育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注重人文教育是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语文课程,改进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对他们的人文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有效学习
引言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关怀精神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传统语文教学失去人文关怀,导致人文价值的流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把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与人格、品质、道德、情操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个性,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学习结果的获得。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视学生自身的领悟和精神感受以及他们的尊严和个体生命价值,因此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感情无法得到提升。现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无法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想和体验文本。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时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学生会感受学习缺乏生活趣味,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化,把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作标准的知识化,没有给学生创设体验文本和理解文本的实践情景和环境,在学习时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处于低水平,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掌握的人文知识,无法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这些名篇,利用其中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材中有许多古诗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美感。如《回乡偶书》这篇诗词的学习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贺知章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外漂泊五十年所发出的感慨,以及落叶归根的难以言说的心境,让学生在朴实的诗句中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诗词题材等,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生或者社会感受,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背景中感受诗人的人文主义情怀。再如〈悯农〉这首诗能够体现出农民的辛勤劳作的画面。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作抒发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与珍惜粮食之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 一些农民劳作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他们树立爱惜粮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拓展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精神。
2.渗透情感教育迁移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感情需要学生深入对文章进行分析才能够体会。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阅读了解教材内容,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学习《燕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美丽景色,进而让学生受到情感文化的熏陶。再如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少年周恩来雄心壮志,使学生受到感化和鼓舞,进而树立努力学习,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文章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在写作中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启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写作中自然环境一直是写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然环境为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人是在自然的保护者,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自然保护的理念。如3月植树节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加入到植树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了解植树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并把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让他们写一篇 关于植树保护环境的作文,把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采用语文实践活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通过自学,加强实践与探索。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以及作文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人文科学讲座,通过讲座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中的人文知识和深刻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侯海霞,王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学周刊,2017(36):140-141.
[2] 杨志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83.
[3] 王翠莲,张春龙.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28.
[4]刘小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A]. 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4辑)[C].2015:1.
[5] 颜峰.试述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4(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