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

作 者:陈检生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石滩乡石滩完全小学 421422)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各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将研究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应用

前言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简短视频的形式,将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一、 微课的概况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再通过拓展和总结进行结构组合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进行教学反思和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特点,将教学视频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的时间。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简短,能够将更加重要的问题和主题进行突出,使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精炼。在资源容量上具有较少的特点,内存占用量较少,可以方便传播和分享,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有效的进行反复观看和学习。具有强大的创新性,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的视频制作,针对性的对每个环节进行梳理,帮助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由于案例中多为结合实际的真实示范,可以让学生有效的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模式,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有着众多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微课教学效果的发挥。
许多教师对微课的视频制作环节,存在着误区和不足。由于对视频制作的不擅长或者对微课整改的教学模式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大多选择直接在互联网上下载和抄袭。缺乏对自己学生和自身教学计划的考虑,忽略了学生问题的独特性和个别性,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弱点和问题,不能进行有效、针对性的解决。甚至一些教师,会将微课的教学视频的播放,直接代替了整个教学活动,误解了微课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和使用方法。使微课教学模式没能够发挥真正的效果,构成了自身教学体系和思维的混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不能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心理,进一步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
三、 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想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就要充分的了解微课教学的特点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
(一)针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行微课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构建的良好和重要时期,并且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知识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想要有效的完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就要在微课内容设计上更加完善和系统化,让每个教学视频都能有着一定的联系和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并形成有效的记忆。
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专题设计,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分类,对于同类别知识进行归类,利用系统模式进行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知识的微课设计时,就可以将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进行整合教学,将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进行对比式的教学演示,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又可以将这些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进行对比整合。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有效的衔接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建立家长群组,将课堂运用的教学视频进行上传和分享,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对难点进行复习和反复观看,使一些没有理解和记牢知识点的学生,能够拥有二次学习的机会,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微课教学视频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难点攻破
注重教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方面,小学生由于还没有完全形成抽象和立体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视频环节,要将知识中的难点进行精简处理,将知识从抽象画变得具体化,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图形与几何。
假设制作有关于圆柱体知识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加入趣味教学元素,在视频中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笔筒,通过视频一步一步的演示笔筒的制作步骤。准备一张A4纸,将纸的两个短边靠拢,进行粘贴形成纸筒状,利用圆规测量纸筒两端圆形的直径,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裁下,最后对一侧进行粘贴。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制作,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由教师对学生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监督和引导。在此教学视频中,可以通过具象化的圆柱体制作,让学生对几何体产生认识。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和分析,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效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知识的记忆程度[2]。
(三)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课后探索
课堂教学并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课后的学习和探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播放一个课后探索的视频课件,对学生的课后探索内容进行讲述,做出一定的引导和知识的点播,再将视频上传分享到家长群中,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课后探索。比如让学生回家利用纸壳或纸张制作一个小房子,用视频图片展示房子所规定要运用到的几何体,让学生在制作之后,告诉教师制作所用到的纸张面积。通过这样的趣味知识课后探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微课教学的效果,让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开放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知识储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
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利用微课在培养学生思维模式上的优势,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易思思.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8(03):67-68.
[2]黄彩霰.让课堂“微”起来——《“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总结[J].小学教学参考,2016(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