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1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1

作 者:黄友义 (南安市东溪中学,福建 泉州 362300)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诗歌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古典诗歌。古典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跳跃的思维,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读古典诗歌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滋润,情操得到陶冶,还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完善人的人格修养,诗歌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对策

诗歌被广泛选入语文教材,是诗性的回归,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回归还要看诗歌的价值在现代青少年身上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1.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不高。随着年级的增长,课本中出现的古典诗词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方面的积累也同步增大,但实际学生的古典诗词方面的积累并没有随着学习时间增长而增加。长此以往,诗歌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理解越来越困难,所以兴趣也就越来越淡了。此外,教师授课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古典诗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上分析可知,老师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死板,学生听古典诗歌教学课味同嚼蜡,每节课都是诗歌大意,创作背景,体悟不到古典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诗情美、韵律美,这就造成了中学学生对古典诗歌教学课不感兴趣。
2.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差,缺少家长的督促,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就会越来越懒,自主性越来越差,尤其碰到古典诗歌这样稍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就打退堂鼓,懒得和老师交流,即便是遇到问题也不愿意解决,等着靠老师解决,老师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这些学生便把问题抛诸脑后,不懂装懂,得过且过,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夺去了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对策分析
1.抓住古典诗歌特点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古典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特点,并以此作为学习古典诗歌的起点,还要把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古典诗歌学习方面的知识作为重难点,总结古典诗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自然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生从古典诗歌特点出发时,有的放矢选择教学方法,引用一些学生能听得懂、感兴趣、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使死气沉沉的古典诗歌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有兴趣学习古典诗歌,觉得古典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离自己最近,所营造的意境与自己最亲,不再觉得古典诗词学习难之又难。教师还要抓住古典诗歌感情教学,其中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早在《诗经》时,抒情作品就成了创作主流,《毛诗大序》中就说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通过诗歌作者尽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情感为纽带,达到作者和读者的共鸣。屈原爱国之心至死不渝,胸中的愤懑变成了一篇篇情感浓烈的诗篇,这些诗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可以读到陶渊明的闲适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跃然纸上。当然古典诗歌中的感情不只是胸怀天下的大情怀,也不乏离愁别恨,相思闺怨的小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晚年凄凉生活的真是写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个人不幸的遭遇,国家的衰落怎能用一个愁字表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断肠”言有尽而意无穷,客居他乡的漂泊之苦和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已被写尽,“秋思之祖”当之无愧。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典诗歌时,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抓住不同作品不同感情,用语言、肢体动作、简笔画、引入音乐和视频的方式在学生心中尽量营造一个与作者所处环境相似的环境,切身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或者旁观作者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领略古典诗歌的情感美,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2.依据古典诗歌题材,确定教学内容。为了便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将古典诗歌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不同题材的古典诗歌,教学着眼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把握不同题材古典诗歌内容上的特点,有助于确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其次还要使学生领会诗人透过景物表达的感情,最后还要启发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教师在教授咏物言志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作者在咏物时所寄托的感情,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如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教授边塞征战诗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只有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学生才能更好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边塞诗有的写出了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了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等等,因此教师在教授边塞征战诗的时候要区分每首诗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区别,并引导学生体会。边塞征战诗的艺术风格也有不同,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慷慨,有的委婉清丽……在教授这类诗词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艺术风格,以便准确引导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像,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新编文学理论教程[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2] 美学原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