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对生活情境教学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把生活情境教学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注意问题;具体应用
引言
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把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抽象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学生在学习稍微复杂一些的数学知识时,就会感觉到困难和吃力。教师将生活情境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有趣、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的意义。小学数学是学习算法的基础,而数学不仅是推理事物和处理数据的工具,同时还是描述自然、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是情境来开展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是难以分离的关系,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意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规范化、统一化的模式中,渐渐丧失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想像力。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发挥二次创设,融入课堂教学中。
2、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1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很高的学科,学生只有从小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够对数学始终保持着兴趣。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但是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是否符合学生的习性。例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出一道题,让学生想出一到十的成语,有“一心一意”“一干二净”“三心二意”“三从四德”“五光十色”等等,这样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从这些词中教导学生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够三心二意,也能够比较贴切地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并产生兴趣。
2.2在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生活情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认知情况,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和数一数的方式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的边角特征,这就比较符合低年级的思维水平,但如果让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就会限制他们的逻辑思维,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展开。
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性地把生活中学生能见到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行导入,展现生活画面。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平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观光电梯、缆车和推拉窗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初步认识了平移现象。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为其学习新知营造一种自然、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3.2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实际
生活情境教学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等特点,注定其和成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有区别。因此,在进行生活情境创设之前,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是否适应创设的生活情境教学环节,进行反复钻研,使生活情境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高学习效果。
3.3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因而,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情境设计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又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知。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平时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教室里的一块正方形玻璃被一个踢球的学生打碎成两部分,若要照原样配一块,需要两块都带去吗?为什么?学生在生活中也可能遇到这类问题,由此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设计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够使数学展示出无限的魅力和价值意义,还能够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3.4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有意识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结合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与实践活动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分米和毫米”章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可以测一测自己的升高,也可以测一测教室的长度等。这种实践活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结束语
数学知识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就要从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学习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这样也能够让他们从小就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无穷魅力。而其中教师的作用也十分的关键,只有教师真正将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并创设出与之相关的情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生活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东林.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11):103.
[2]薛飞飞.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55.
[3]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1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