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作 者:曹秋香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敖家堡乡中心小学 113313)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做一名有提问艺术的智者是我们当下的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技巧;提问艺术

前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提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做一名有艺术性的智者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尝试:
1、提问应具有趣味性
  学生自主提问优于教师提问。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传统提问方式为生问生答的开放性提问方式。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在共同研究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后,教师出示钩码,先让学生猜测它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有的同学猜测可能会,但大部分同学猜测不会。可当他们通过实验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像他们刚才猜测的那样,这时就产生了矛盾冲突。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教师见机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呢?”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进而引出学生深层次思考: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浮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而这个问题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种真正的探究动机的作用下,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
  2、提问应具有简洁明了性
  直截了当地提问,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周全的思考,准备好你的问题,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明确地向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表现出你为简化问题付出了努力,这可以使你得到回答的机会增加;第二,简化问题使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机会增加。
3、提问要有适时性
  就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问题切入点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课堂结构和成败,所以说提问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如何选择问题的切入点呢?通常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
如:在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当学生做完食盐、沙子的溶解实验后认识了什么是溶解,接下来要学习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此时教师就要以提问性语言来问学生:面粉能溶解吗?在水中怎样?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继续下面的进一步学习,通过过滤方法学习研究。其次是是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上课开始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课前处于自由状态的情绪吸引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4、提问应该避免盲目性
  我们教师应该要注意优化问题的结构,尽量减少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让他们少走弯路,而在有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整堂课是以课堂提问贯穿始终,教师漫无边际的提问近乎无休无止,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就像女同胞上街逛街,走到哪逛到哪,只要是时装店进去看了再说。这样的课,不要说学生,就是听课老师也被搞得晕头转向。而学生呢,更是陷入了茫茫的时间黑洞里,不能自拔,疲于奔命。
  5、提问应把握难易尺度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这里的聪明问题,我们认为就是要合理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问题毫无意义,问题难度过大,则不能积极诱发学生去主动探究。合理控制难度。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调动注意力。但也要注意难度恰当,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样的提问设计比列举出若干个数来判断奇偶数,增加了难度,使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智力角逐的乐趣。
6、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发问后,往往要请几个同学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的作答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可能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补充完善。二,可能学生的回答相当出色,我们教师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不适时机地加以表扬。学生的回答热情就会持续稳定地增长。三,可能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甚至答非所问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答案。在听课时,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些教师问了好几个同学,前几个同学都是错误答案,他不管他们的答案是对还是错,不置可否,接着提问学生,其目的只是想寻求正确的答案。
结束语
  教师提问的方式还有很多,提问的艺术也不仅仅如此。简单来说,提问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质,要问得贴切,要有开发性、开导性,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问得恰到好处,释疑火候要适宜;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使“问”有所得,“答”有所得,这样才能问出艺术水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帆.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41.
[2] L.H.克拉克,I.S.斯塔尔.中学教学法(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4-64.
[3] 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8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