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新课改视阈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基于新课改视阈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作 者:傅丽雅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石滩乡石滩完全小学 421422)

摘   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实施了改革,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而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制定与实行,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教育信息化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针对小学教育信息化,从新课改视域出发,在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上,就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化

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的基础,对素质教育实践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虽然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但是相对初级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其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仍相对较低,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对完善相关研究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于新课改视阈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认知不足,改革不到位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客观求,对提升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发现,在组织开展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时,人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侧重于利用信息化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改革不到位[1]。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从而在实际教育管理中仍较多的采用传统单一、陈旧的管理方法与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教育管理模式与方案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信息资源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教育与经济、政治、地域文化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受经济地域不均衡性影响,小学教育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问题。具体表现字以下几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基础设置建设存在不均衡性,相对于中学、大学而言,小学教育资金相对匮乏,教育信息资源有限,从而导致硬件与软件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其二,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硬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大于软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现象,导致软硬件发展不均衡,使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无法转化为教育资源,形成资源浪费,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体制与管理模式不科学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当前多数小学存在教师资源短缺,双师型教育人才匮乏,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小学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关系不协调等问题的产生,从而使教育管理者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教育工作者管理模式创新热情[2]。此外,基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新课改视阈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优化对策
(一)抓住新课程改革机遇,革新教学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为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规划,提出了策略。基于此,小学应该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抓住新课程改革机遇,进行小学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推动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的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教育培训与宣传活动,加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与理解,使其准确掌握小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整体规划方案,从而自觉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并在不断学习中完成由“基层教师”向“教育信息化规划师”的转变,发挥主导作用[3]。并在现代教学理念引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参与性。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学校在明确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自身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丰富教育管理信息化资源,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新动力。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均衡发展,从而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功能的具体体现。例如,加大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实现学生档案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学生教学成绩评价多元化发展。
(三)健全管理信息化制度,打造教育管理新模式
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学校在发起教育管理信息化及其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监理完善的管理信息化制度,并以创新发展为指导思想,打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学校风格特色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例如,将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纳入现代化发展工作中,是信息化从转化为实践;探寻政府政策支持,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摆正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安全性。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实现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学教育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清,王玉芬.浅谈小学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8,(06):134-135.
[2]曲辉,王淑清.浅析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J].学周刊,2018,(05):39-40.
[3]徐金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