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分析

作 者:曹荣亮 (温州育英学校,浙江 温州 325011)


摘   要:目前,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开始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教学主张,借助真实的活动任务情境创设、学生参与行为规范与引导、任务跟踪与分析、学习支持与引导结合,将核心理念培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在课程体系中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过程,笔者认为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行为程序,狠抓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建设,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形成课题或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活动教学开展既具有一般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具体做法有:
一、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学习任务
一直以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倡导任务驱动模式,在课程实施中将知识点融入任务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一般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每一单元模块教学第一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任务。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通常有两种途径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或任务:一是教师设计特定的知识背景,比如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些发人深省的视频等等;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保护自然、尊重生命、关爱社会、关注自我成长,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回顾与讨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发现问题不等于提出了有效的问题。问题发现后,先让各小组将自己的要开展的实践任务记录下来,以备选题开展实践活动。
二、开展选题规范、确立活动任务
通过学生发现提出任务或者选题,在接下来的课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任务或选题目录进行筛选或者基于新的观察重新提出任务或者选题[1]。教师的引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或选题必须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符合社会法律公序、伦理道德。
2.任务或选题必须是有一定价值的。
3.任务或选题必须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因此,对于许多学生小组,确定任务或者选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各小组对已经提出的问题对照上述几个方面,反思任务的质量,对任务加以修改,或者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进行新的观察提出新的问题。对所有学生完成提出有效问题、确立课题这一过程来说,往往需要1-2个课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思想,允许先提出有效任务的小组先行进入研究方案的制订和实际操作层面,在教学内容上允许一定的交叉,暂时停留在任务设计提出阶段并非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事实上,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会观察到更多的问题,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因而学生的研究活动也是在不断更新和前进的。
三、分析学习任务,规划活动设计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教材课程内容一般以大任务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再通过小任务形式落实各个知识点,因此我们在每一单元任务实施前,必须对任务内容落实知识点开展精心设计,再根据需要先学习相关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具体教学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时,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按照从起点状态到终点学习目标之间应该要掌握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又称先行条件)和外部条件(学生自身之外的条件)实施任务分析。比如在《数据处理与应用》单元教学中开展撰写调查问卷,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所运用的数据处理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实施设计;在《网站制作》单元教学中,我们将网站制作的布局、内容操作、代码设计等一系列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规划,最终在下一步开展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四、实施课堂实践,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注定任务的实施完成过程,就是一个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讨论、实践与交流的过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活动实施过程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方式地开展活动,跟踪指导每个小组与个体学生开展活动,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学会怎样进行观察或调查以取得有价值的数据、怎样进行数据处理、沟通交流和开展实践活动并改进方法。例如在《数据处理与应用》单元教学中根据任务设计开展数据收集、分析汇总、交流、处理等实践活动。从能力的维度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实施获取与处理信息、沟通交往、合理运用研究方法以及批判与创新思维等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深度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落实交流评价,提升学习成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果交流的课堂是最精彩的时刻,看着学生展示自己团队的作品,各团队之间还能时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交流争论来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在争论中去学会理解和批判他人的价值观、修正和培养自己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全面看到自己完成的项目及合作过程的优缺点,交流之后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2]。比如在行为水平的层面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促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与不好,从而培养起有利于某项能力发展的自信心,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通过改进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发展自己处于劣势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将回归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轨道,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而言,通过项目式教学更多的将技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科知识整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实践交流合作评价,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创新与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使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洁晶.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M].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35).
[2]万伟.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的问题与规避[J].教学与管理;2014年3月.
作者简介
曹荣亮;单位:温州育英学校;职称: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