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1+1同伴互助,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新模式

1+1同伴互助,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新模式

作 者:邓劲松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00)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1+1”同伴互助教学方法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从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总结等五个教学环节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新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1+1”;同伴互助;小学数学课堂;新模式

“1+1”同伴互助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当中,将两位学生结为一组,互相帮助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教学作用。在“1+1”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中,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互助合作小组,在课堂内外互相帮助合作,大大弥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短板,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后时间,并且能够给予学困生更加符合个体情况的学习帮助,同时也对学优生的综合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实现了“1+1大于2”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小学阶段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1+1”同伴互助的特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全新模式。
一、“1+1”同伴互助学习的特点
(一)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在“1+1”同伴互助当中,一般是将学优生和学困生结为互助小组。学优生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当中的难点,同时学优生在帮助学困生讲解所学知识要点的时候,也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般来说学困生的疑问和难点都源自于对基本概念的不理解或混淆,这些也能够帮助学优生查漏补缺,成绩更上一层楼。
(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在“1+1”同伴互助当中,小组的两名学生不仅仅是要互相帮助,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教师的督促很难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同伴互助不同,小组同伴对于自己学习状态的变化有着最清楚的认知和最及时的反馈,为了不给同伴添麻烦,拉同伴的后腿,学生会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学生之间的隔阂是非常小的,许多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或者对于老师的教育存在抗拒,但是学生之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建议和观点。
(三)去“中心化”,学会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许多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平时在家中难免被家长宠着,多少都会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也更加自我和封闭,甚至认为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自己的感受和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教师和他人教育的接受程度,阻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1+1”同伴互助学习当中,学生们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并且在不断的磨合和沟通当中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怎样与他人更好地进行合作,去掉 “自我中心”的部分,更加能够替别人着想。
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更高效、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给互助小组布置预习任务,能够充分利用互助小组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任务。还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测试题,让互助小组的之间以题目为契机,交流预习心得,互相补充理解不全面的地方。
(二)合理安排课上练习
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其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题练习,在练习当中发现理解和记忆的问题,并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掌握。在课上给“1+1”同伴互助小组布置练习任务,让他们分别进行联系,并互相检查结果,互相讨论,最终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再进行习题的答案公布和难点、要点的讲解,使得课上练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并且同学之间互相指出错误,比教师直接点出更有纠正和记忆的效果。
(三)利用“1+1”同伴互助小组展开课上讨论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是很难把握的,学生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或者害怕老师,或是害怕被同学笑话,或是从众心理,总之在教师问有没有理解时,学生们部分会回答理解了,那些不理解的选择了沉默,给教师造成错觉。但是当组成互助小组后,学生们就不仅仅需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考虑到伙伴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安排课上讨论,并询问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更加倾向于表达出来。这样课上讨论的效果不仅会很好,教师也能更好把握学生们的真实学习程度,以及问题所在,更好地安排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给“1+1”同伴互助小组安排课后任务
要充分利用互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要求,安排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们更加高效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学会合作、互助的技巧。例如在讲“测量”时,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让小组将数学课本的长宽厚都测量出来,并相互印证找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的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这样的课后任务不仅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测量的能力,同时也有非常好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利用“1+1”同伴互助小组做好单元总结
给小组布置单元总结归纳的任务,这样比教师直接总结并教授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两个人在讨论和互相印证的过程中完成总结,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并且在总结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可以互相“提醒”,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漏洞”都变得更少。
三、总结
利用“1+1”同伴互助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新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需要教师清楚认识其特点和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将利用“1+1”同伴互助的优点发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们逐渐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合作共赢的习惯,最终达成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君.利用小组发挥学生的同伴互助作用[J].教育,2018(15):43.
[2]潘名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园,2017(32):80.
[3]林雨娇.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9):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