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开设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效果

开设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效果

作 者:杨惠莲 毛辉青 苏效东 文国颖 (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810000)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设计性实验引入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自行选题、设计方案及实施、撰写论文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青海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本科一班全体学生(42名)开设设计性实验。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规定实验内容与设计性实验两部分,先通过规定实验部分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并穿插介绍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及意义、网络文献查阅方法及选题方法、实验设计步骤等内容,结合理论课的内容及系实验中心设备条件,拟定“饮用水的卫生监测与评价”作为学生设计性实验研究方向。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实验小组,每组5-6人,结合实验研究目的,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饮用水的卫生监测与评价相关资料,了解饮用水的采样方法;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卫生消毒及评价方法;国家及行业标准等。根据实验条件确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1.2.2 开题答辩:指导教师从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经学生修改后,由五位高年资教师作为评委,各小组在全班范围内以PPT的形式做开题报告。答辩完毕针对评委及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1.2.3 实验前准备及预实验:为避免实验时因对实验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理解不透等导致操作失误、损坏仪器设备等情况,要求实验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反应原理和条件、实验步骤等。
  1.2.4 课题实施:学生按实验中心要求填写预约实验单,取得申请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实验材料,按照预约时间开展课题研究,要求2-3周内完成。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及时组织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1.2.5 撰写论文与答辩:完成实验研究后对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各小组内以PPT的形式进行论文答辩,由评委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鼓励优秀者发表论文。对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1.2.6 问卷调查:答辩结束时,教师针对设计性实验的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实施内容、实验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等方面。
  2.结果

  另外,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开设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的学生范围的调查,有81%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应对所有在校学生开设,11.9%的学生认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对于本次设计性实验的收获,有78.6%的学生认为是在实验技能方面有所提高,16.7%的学生认为是对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对于首先要做的事情,有52.4%的学生认为要进行实验内容的整合,有38.1%的学生认为需进行实验方法的更新。
  3.讨论
  3.1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又称为创新性实验,是指在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下,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完成实验[1]。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2]。
  在设计性实验开设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实验认真思考、查阅文献,付诸实践,这一系列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断丰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面对许多突发状况,又不得不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查找原因,进行解决。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综合分析评价指标,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完成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实施操作方案。小组为达到密切合作、高效快速地解决实验问题,取得好的实验效果而共同努力,使他们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3.2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们在本课题实施和调查问卷中发现了本次实验存在的问题,如本次设计性实验学时数较少,应增加设计性实验时数,扩大开设的专业面。不少学生认为,本次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较为局限,不能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内容应再广泛一些,使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有的学生设计方案较为复杂繁琐,操作占用太多的时间。指导教师在审查设计方案时应掌控实验难度,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3]。有些小组在内容与时间安排上未做充分统筹安排,未能按时完成实验,应对小组内每位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强调相互配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从而节约时间,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时数[4]。
  总之,我们认为设计性实验的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通过该实验训练,加强了学生对预防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组织计划、实际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怎样使设计性实验的水平不断提高,怎样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并加强科学管理等,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基金项目] 青海大学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qyjg-2010010)
  参考文献
  1.石云,罗萍,郭刚,等.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511-3513.
  2.黄海英.浅谈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30(8):109.
  3.林立,张春之,刘永春.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9-313.
  4.王宁萍,周娅,王琦,等.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