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作 者:王明春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小学,重庆 梁平 4052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提升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具有过程性、情境性、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动态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原则,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数学核心素养:把握核心素养结构,设计生成教学体系;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已有经验;设计数学活动,促进素养内化;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重视素养评价,助推学生发展。
一、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诉求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二、数学核心素养凸显了数学思想
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数学思想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直观数学思想等等,数形结合思想是教学当中最为常用的思想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重要媒介。从狭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数字、字母和图形组成的学科,解题的过程中,数字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数字,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将数字和图形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等价转化思想,除了数形结合思想之外,等价转化思想也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等价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复杂的情况转化为了简单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更好的解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很多问题比较难理解,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将题目的内容做一等价的转化,这样,就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把握核心素养结构,设计生成平台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阶段的主要目标,需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数学核心素养意识,不仅要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组成,而且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对高年级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教师需要树立生成意识,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成不是发现,而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它不排斥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所以教师应结合具体内容设计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活动方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引导他们在实践、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构建意义,从而获得发展。例如,在对“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圆柱特征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并进一步组织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等,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圆柱的特征,随之向学生提出“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你能求出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吗”等问题,通过不断的质疑追问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心理,帮助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将所学知识与之前所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等知识经验与当前的问题建立联系。表面上看,这一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而从深层次来看,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完善知识结构,能提升学生的比较、归纳、推理、猜想等思维品质或素养。教师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生成平台,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效地将知识、经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对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长、宽、面积与原来圆柱体间的关系,使其能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并运用于实践。
四、设计数学活动,促进素养内化
不论是数学知识、技能还是情感的内化,都需要搭建沟通外在信息与学生内在世界的有效平台。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数学活动这一载体为学生提供操作数学、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尝试,积极思考与交流,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学生对活动中自己的认识、所使用的方法等进行反思并有所体会与感悟,使其与自己的内心感知相融合,获得知行的转化,成为自觉的、稳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体现在以后的情境互动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内化——外化——反馈的循环中有效生成数学核心素养。
五、核心素养催生师生和谐共成长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并以之引导教学,可以让师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一个和谐的共同成长的情境。根据实践,细节对师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是最为明显的。比如说,要在传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既是传统教学的要求,也是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的细节要求。如“鸡兔同笼”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有学生提出:古人怎么这么聪明,想出了这么个问题?能够意识到这是一个教学契机,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于是引导全班学生思考此问题的实质,结果发现其实质就是利用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编制的问题,于是类似的问题就产生了:简单的如鸭牛同圈;复杂的如一户人家有梯子、三脚凳、四脚桌若干张,共有66只脚,那么这三样东西各有多少?这些问题虽然是学生即时自编的,但已经显示出学生的一种变式能力,自然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相应的,学生有这样的思考机会与结果,实际上也是即时判断的结果,说明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意识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这也可以认为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数学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下人们应对各种挑战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素养,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及时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海生.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2017.
[2]赵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建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