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朝韩愈名篇篇首句,至今也广为流传。“伯乐”们为了国富民强,慧眼识“千里马”,给“千里马”们用武之地;“千里马”们身心愉快,“士为知己者用”,不遗余力拼战沙场。伯乐精神在我们教育理念中,富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伯乐精神如果运用的好,能够对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何为伯乐
伯乐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赏识,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情来心情愉快。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最本质最殷切需要的是渴望被赏识。”换而言之就是最希望遇见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未成熟并且具有社会性的人,他们甚至比我们成年人更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赏。赏识是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以至于到达成功彼岸的驱动力。赏识教育是以遵循生命规律为根本的教育,它符合社会日益需求的人文化和人性化的素质教育理念。伯乐精神正是通过鼓励、表扬等形式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刺激他们不断进取,追求成功,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赞扬,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心境能够保持一种愉悦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视觉、触觉、感知、思维以及各种感知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从而强化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
二、为何伯乐
陶行知先生在任校长时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他看到一名学生用砖头砸同学,于是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正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生疑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一故事生动形象的为大家阐释了一个道理,训斥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如赏识来的奏效,赞扬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能够刺激学生往有益的方向思考。在赞扬的过程中,渗透着教师的价值观、是非观和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就会慢慢地根据这些内涵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伯乐教育就是这样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充满爱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同时,它也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都得到放大,每一个闪光点都变得更加灿烂,让学生永远充满自信,激发他们不可估量的潜能,将促使德育之花遍地盛开。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周弘先生的“花苞心态”,都用不同形式阐释同一个生命定律:每一个生命体潜能的激发都需要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道路上都需要伯乐。
三、如何伯乐
伯乐精神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包容学生,是充满人情味以及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精神。伯乐精神使我们更容易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伯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赞扬、鼓励的话语,和善、友爱的动作,赞许、欣赏的目光,都是伯乐精神的体现。
1.以伯乐自居的心态对待学生。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前,大多数老师都会对本班学生成绩分析和行为习惯调查,分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这种在还未接触学生之前就给学生一个好或坏定义的做法是危害无穷的。这样会形成一种期望效应,好学生和差学生会沿着班主任给他们的定义一直走下去,最后变成真正的好学生和差学生。这不符合伯乐精神中的赏识核心,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努力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发现学生表现出优秀的一面后,应该给予及时强化,这样才会得到巩固并持续下去,否则这种好的行为会逐渐消失。
2. 为伯乐教育创设环境和氛围。以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给伯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学习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他优秀的一面,我们仅仅从成绩评判学生的好坏,应该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改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进步,成绩的提高又会促使学生自信增强,从而良好习惯又会得到巩固。所以除了必要的学习活动之外,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会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真正把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优点,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还在为人处事和品行意志方面的到锤炼,为德育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
3. 让学生也成为伯乐。伯乐教育中,不仅老师是伯乐,还要让学生也成为伯乐,成为自己的伯乐,成为同学的伯乐,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并且进一步能够赏识同学,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这样的伯乐教育才能算真正的成功。老师给学生赞赏、激励、信任、理解、尊重是一种外驱力,而学生能够自己给自己适当的鼓励,相信自己,我能行,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成就,形成永远使自己不断前进的内驱力才是伯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当成功时,鼓励自己,分享快乐,当失败时,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后来居上。
总之,伯乐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它能极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优点更加明显,让学生的闪光点更加灿烂。同时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使德育教育获得更好的养分,是德育之花全面盛开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