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小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 者:张拥珍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5114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小学教育。如何抓好小学教育,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对于所有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极具挑战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的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了小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个性的发展,而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状况息息相关。良好的个性经过长期培养可以营造出充满阳光和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影响孩子的心智和未来的人生发展走向,反之,恶性和扭曲的个性发展和不当的心理情绪也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形成阻碍,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和人生发展取向。
关键词: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小学生

我国的新课改随着时间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对于小学的基础教育也越发的重视起来。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已改变以往的方式,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注重成绩。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是教育理念的主流,唯分数论已成为过去式。学校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培养更关注的着力点是良好的个性的养成、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取向。
目前,人的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培养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普遍重视。小学生时期则是形成良好人格和心理健康的最佳时期。良好、优秀的个性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标志,只有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性格,才会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高尚、品行端正的人,同样的,心理健康的人也会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个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个性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1.个性发展的含义
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大众群体的共性而言,个体的人拥有与他人不同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性格。个性化发展包括了人的很多方面,例如心理的特性、性格的多面性和独特性等等,是各种心理特性的综合。
2.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个性发展有益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养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特质各异,他们对于求知的态度和行事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态度,作为教师应该选择尊重。个性狂放、张狂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去打击和阻止他的个性,反而应该听从孩子的心,问其究竟,然后对其进行顺乎自然的培养,不抑制其个性,对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应是益处良多。个性安静、内敛的孩子,教师也不应该让其去随意张扬和开放,刻意地去融入他们无法融进去的圈子,否则会适得其反,让他们的心理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选择什么样的个性,选择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也是孩子的个性意识,更不应该去打压,不应去试图改变。
个性发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就是因为年纪较小,接触的事物并不多,所以在内心里,世界就是他们想象的,美好而又单纯的模样,他们可以将太阳画成方形,花朵画成白色,虽然表现出来很奇怪,但是却是他们独特的想法和表现,展现出来的画面也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对于教师来说,不可以刻意地去纠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不应该这样,反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主创新,只有想象力不被打压,才会在未来形成创新意识,甚至发明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和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的特征相互协调,促进发展,与客观的现实世界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共生共存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豁达乐观、催人积极向上并可持续发展的,能聚集产生正能量的一种心理态势。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和丰富多彩的环境,这些人和事都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想法和选择。心理健康的人会选择积极面对,笑对人生,在这种乐观积极的状态下,能做到的事情日益增多,也会在良好熏陶下,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和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调查表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这个时期是形成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健康,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人生。
三、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一)良好的个性,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所谓良好的个性,就是积极向上的,孩童时期的孩子对于周身的环境十分的在意,如果周身的环境是充满爱心的,热情的,积极向上的,那么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产生如此的性格。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管何时都要学会温柔,而不是责骂,学会安慰,而不是惩罚。学生或许对于家长的话置之不理,但是对于老师大多都是言听计从的。他们会把老师的言行记在心底,默默的去学习模仿。教师的性格温顺,又充满爱心,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对待错误要细心的改正,而不是为了逃脱教师的责骂选择逃避,选择说谎。教师的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只有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充满激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才会从小播下待人友善、仁爱、积极向上的种子。教师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此同时,纠正学生的不当和错误的言行,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也要让其他的学生明白,有些行为是不对,是要承担责任的。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却懂得道理,教师说过的他们也会记得,也会暗自在心底呈现出对错之分,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将个性发展朝着好的方面去努力。
(二)不当的心理对于个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逆反心理,它是小学生时期就会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们常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举止,采取和对方要求的完全相反的行为。据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给予及时的纠正,放任孩子无理取闹,为所欲为,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如果家长不分轻重地过分干预,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所以在这时,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悉心地教导,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安全的度过逆反时期。只有心理健康的时候,学生才会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的心理都是脆弱的,教师在一旁的作用,就是在学生脆弱的时候,加以用心的呵护,充分理解学生的敏感区。
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被认同的,只有被认同,他们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教师应该在保护他们敏感区的时候,充分的帮助学生找寻自己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才会让个性的发展在刚出现的时候得以保护,茁壮成长。
四、结语
个性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如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时代无疑是形成人格和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阶段。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充满了波折和变化,学生是敏感的存在,也是单纯的存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务必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个体的特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无故打压,不勉强,不强迫,在教学的过程中敏锐的获取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良好个性,捕捉发展的契机,一旦发现好的个性、特长,教师就应该制定计划去悉心呵护培养,对于每个孩子永不放弃,呵护良好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形成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不当的个性会阻碍心理的健康,同样的,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孩童时期,逆反心理多发,产生反抗的情绪,敏感易受伤害的情绪,教师要懂得去悉心呵护,不要随意去碰触孩子的敏感区,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们毫无心理负担地安全度过不当的心理情绪。千万不要让不当的心理拖累或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更不要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终生的阴影。
参考文献
[1] 马燕,刘爱书,杨平,杨克勤. 青年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2(07):87-89.
[2]史宏云.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研究进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6):57-59.
[3]齐晓颖.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特征培养的重要作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02):58-60.
[4] 张玉媛,韩慧,芈静. 医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及个性特征关系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02):210-212.
[5] 雷富荣. 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学习教育模式的探索[J]. 当代教育科学,2009(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