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如何构建高校安全管理体制

新时期如何构建高校安全管理体制

作 者:黄英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

  高校是人员高度知识化和集中化的特殊区域,是教育重镇和科研重地,必须保证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年来,高校突发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此类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常见的高校突发安全事件
  1.校园火灾
  很多高校为了进行教学目标以及科研计划,储备易燃易爆物品,增加了校园火灾的危害性。高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都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混乱,引发伤亡事故。
  2.人身伤害
  根据各地大学生的伤亡情况,校园暴力事件以及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意外伤亡事故类型。学生打架互殴,持刀杀人在高校里时有发生,而且有增长的趋势。随着校园里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
  3.食品安全
  近些年来,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给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4.自然灾害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域,高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上海。
另外,高校突发安全事件还包括校舍倒塌以及流行病等。
二、高校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高校重视教学科研,而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缺乏针对性管理。尤其是对于宿舍、食堂等容易发生危险的重点部门,疏于管理。高校管理人员与大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不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状况。
  2.安全管理教育不到位
  高校很少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训练。学生所接触的安全教育形式大多是讲座或者宣传栏,参加实际演练机会非常少。因此,高校学生大多不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学生就会手足无措,无法正确解决危机。
  3.校外社会因素应对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众多社会势力开始涌入大学校园,威胁到校园的安全。有些大学生由于防范意识不高,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人的蛊惑,走向错误的深渊。有些犯罪分子抢劫、骗取大学生的财物,或者以介绍工作的名义拐骗女大学生。而且外来人员在校内摆摊、生活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虽然高校一直强调建立安全管理体制,但是对于外来社会因素,依然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构建高校安全管理体制,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
  1.加强领导的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
  领导是高校的决策者,领导应该始终把高校安全工作作为重点,高度重视高校安全管理体制建设。高校内部应该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统一指挥校园突发安全事件。领导者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保工作的监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领导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考虑到校内建筑施工基地以及学生室外活动设施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保部门的技术设备水平,最大程度减少校园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制
  建立各种安全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制。建立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切实做到值班门卫到位、检查监督到位。建立公寓安全责任制,及时收集信息、上报信息,定期检查公寓学生的作息情况以及安全隐患。另外,还要随时提醒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可以开通二十四小时固定值班电话,保障学生的安全。
  3.加大物防、技防设备的投入,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随着高校校园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状态的改变,高校社会化强度日益提高,校园结构非常复杂,人员流动非常大,社会闲杂人员也可以随便进入校园。如果仅靠传统的治安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监控报警系统、防火报警系统以及防盗报警系统等,以现代化手段保障高校安全。
  4.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高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首先,要健全安保制度,包括门卫值班制度、保卫巡检制度以及重大事件登记制度等,同时,还要落实责任制度,对于无视安全制度以及损害校园安全的人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高校还应该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总结以往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不同方案的应急措施。
  5.建立校外社会因素应对机制
  处理校外社会不稳定因素,除了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以外,还要借助社会的力量。首先,应该争取当地主管部门以及教育机构的支持,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在高校安全管理小组的领导下,着眼全局,协调合作,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第三,积极与高校周边的生产单位以及卫生环保等部门保持联系,共同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最后,建立校外人员出入登记制度,避免可疑人员混入校园,危害学校安全。
  6.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机制(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6页)加强安全教育机制,可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控能力,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出针对性措施。其次,高校还应该加强大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组织模拟训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所以,高校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保障大学生的参与权,更加有效地预防突发安全事件,提高处理安全事件的能力。
结语
  总之,高校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学校、社会以及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高校的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鹏,林建华,姜秀敏.关于高校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思考[J].理论界,2012(1).
  [2]袁礼辉,戴如莲.高校安全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