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 者:王 玲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亲亲幼儿园,广东 佛山 528500)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开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反之,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坏习惯,将很难改正,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建立常规
        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常规化、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交往时使用您好、请、麻烦等文明用语;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合随意大小便、不妨碍他人等;尊重长辈、孝敬长辈、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因材施教。
二、开展主题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利用节日、新闻事件影响等开展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具体的行为习惯对自己、对生活的影响。如国庆节,开展爱国教育主题,让幼儿了解我们的国家的过去、现在,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爱国的行为;母亲节、父亲节等,开展亲情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爱父母的体现,给父母做个小礼物表达爱意等;针对时下一些不良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如景区不文明行为游客不遵守游园规则,对动物造成伤害或者有的被动物咬伤,破坏景区景物被拘留等,让孩子了解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养成遵守景区的规则的行为习惯。交通安全事故时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通过交通安全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乘车、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通过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刻做个文明礼貌、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三、创设环境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可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环境布置方面,我们把“良好的文明习惯”渗透到环境布置中,如在入园楼梯台阶处,把一些行为习惯儿歌,图文结合张贴在每个阶梯;在走廊墙壁上张贴良好行为习惯的海报;班级各区域活动区,标明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如图书区,要爱护图书、保持安静,阅读结束把书放回原位,不争抢图书等;在洗手间,布置节约用水、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校车处,张贴文明乘车规则;在饮水区,标明排队饮水、不推不挤;在建构区,图示友好合作、不争抢;在幼儿园门口的宣传区播放良好行为习惯的视频等。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行为习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家园共育
       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所以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最重要的途径。
我们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老师、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如,到超市买东西,拿了东西,发现不想要了,不会放回原位,随便放个位置;自己家的卫生搞得一尘不染,外出时有可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外出吃饭,为了面子点很多食物,吃不完,又不打包,造成食物浪费;在公共场所需要排队的时候插队等。有些家长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园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父母课堂》、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五、强化巩固
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需要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逐渐养成习惯。在实践中,我们会多种方式相结合,不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主题教育后,会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不断提醒、示范,强化幼儿建立良好习惯的意识;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园跟大家分享,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带动其他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集体外出时,不断提醒幼儿公共场合的规则,对于做到的孩子及时奖励,让幼儿及时得到肯定,对于暂时做不到的,及时提醒并帮助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人的一生,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大责任,我们应不遗余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